随着打击治理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电信诈骗犯罪的神秘面纱也被逐渐揭开。为了有效防范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笔者结合公安工作实践经验,对广大人民群众如何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案件作以提醒和告诫。
识别:“七个一律、八个凡是”记心间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呈现出多发高发的势头,来势很猛。犯罪分子编造各种谎言,骗取老百姓的 “救命钱”、“学费钱”、“养老钱”、“血汗钱”,人民群众十分痛恨。
我们在梳理日常案件中,发现电信诈骗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1、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2、冒充亲友以“车祸、突发疾病住院”、“赌博”、“卖淫嫖娼”等被公安机关抓获,需要缴纳罚款为由的诈骗。3、冒充熟人利用微信、QQ好友、网络购物等方式进行诈骗。4、虚构“购车、购房退税、升学奖励补助、社保补助”实施诈骗。5、虚构“基金、股票、期货”走势进行诈骗。6、电话购物、虚假中奖等信息诈骗。7、发送重金求子、贷款等虚假广告诈骗。在这些诈骗案件中,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最为突出。
那么,我们普通群众怎么识别电信诈骗电话呢?请大家牢记“七个一律”、“八个凡是”,上当受骗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七个一律”:就是只要来电显示原号码前带有“+号”的,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公检法、财税或“领导干部”要求汇款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中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一提到“安全帐户”的,一律是诈骗。
“八个凡是”:就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打款的;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电信诈骗电话。
“七个一律”、“八个凡是”一定要牢记!同时,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指望发意外之财、不要企图一夜暴富,这样,我们就不会吃亏上当。
防范:“三个不要”要牢记
如果我们接到电信诈骗电话后,该怎样做呢?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不相信、不泄密、不汇款,就能避免上当受骗。
不相信:请记住,无论公安机关还是其它政法部门,在执法办案中,绝不会在电话中涉及当事人的银行卡密码、存款等信息,或者要求当事人汇款,更不会有所谓的“安全账号”,办理案件时会持警官证及法律文书或书面通知。所以,无论诈骗犯罪分子编造的谎言多么逼真,永远要记住“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不要相信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或者威胁恐吓,始终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不泄密:接到陌生电话时,不要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不汇款:在没有核实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不要通过网银、ATM机、银行柜台等途径转账。
报警:记好“三步曲”
万一不慎被骗,我们又该怎么办呢?下面的报警“三步曲”十分重要,一定要记在心上。
第一步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
第二步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
第三步将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
此后,回忆被骗详细过程,配合民警做好笔录。
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希望大家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保护好我们自己的“钱袋子”,过上平安幸福生活。
(作者系安康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官)
□ 特约撰稿人徐以勤
新闻推荐
第一号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