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话安康
石炭是一项传统能源,应用历史最早,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安康人来说,石炭曾是人们生活中首要的必需品。
安康境内石炭资源丰富,明清时期已开窑挖炭。1970年开发的大竹园煤矿即旧时所称的晓道河煤矿。晓道河小石沟马泥采区位于临江乡内汉江两岸,距安康城62公里,开采的石炭靠汉江外运,主供安康沿河城镇,还曾经汉江销往湖北等地。
解放前,城区以西的崖头至以东的北堤门沿江水运码头设有大小炭场5处。1954年,供销社开始经营城关石炭,负责采购批发,合作小组代销,1958年并入新成立的国营燃料公司负责经营。户均月供应200公斤,机关事业单位月均供应500公斤,餐饮业月均供应1500公斤,持石炭供应本购买。上世纪六十年代,汉滨区(安康县)年销售3.5万吨左右,七十年代年销售约4万吨,八十年代初上升至6.7万吨。100公斤售价由起初的1元、1.56元上升到后来的3.2元。
八十年代末,火石岩电站截流,石炭由汉江水运受阻,沿江库区煤窑停办。至1987年,汉滨区小煤窑恢复20处。随着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城市供应关中煤炭,销售蜂窝煤逐步兴起。但是,不管是烧石炭或蜂窝煤,燃放出的二氧化硫对人体呼吸道都产生严重伤害,引起咳喘和甲状腺肿大等顽疾。即便危害如此之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不得不使用石炭和蜂窝煤,而且还要凭证或凭票购买。
笔者收藏一枚原安康县(今汉滨区)燃料公司制作发放的石炭票,票面长15.5公分,宽6.5公分,淡黄色,编号0001705,票下有“九一年底作废”字样。因时间跨度久远,票面公章颜色退化,用放大镜始辨出文字为:陕西省安康市燃料公司物资分配调运专用章。1992年邓小平南巡前的五六年间,全国处于计划与市场调节双规制时期,在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情况下,直到1992年,包括煤炭在内的许多商品仍然实行凭票供应。前面提到的1987年全县恢复的20处小煤窑,也只能见到石炭票方可对运炭车放行。这就是直到1991年仍然凭票供应石炭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笔者年届七旬,对与石炭为伍的年月记忆十分深刻。15岁时就从新城到汉江边的炭场担炭,每月四个星期天,周而复始,从不间断。担炭、砸炭、打炭沫巴子、到乏炭坡(垃圾堆)拣没烧过心的乏炭,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就是这样度过星期天的。汉江码头每天都有停靠的炭船,把炭一担担地挑到炭场,买炭人再一担担地挑回家,汉江码头上、城里街街巷巷,挑炭脚夫随处可见;汉江堤坎、新城四城门外的乏炭垃圾无处不有;行走在城堤上,家家户户后院里传出的砸炭声,如同节奏紧密的交响乐,不绝于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围绕石炭上的劳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
1987年,安康始有少数家庭使用液化气,到九十年代逐步普及;2016年下半年,继而开通天然气,使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安康人民的生活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 牛谦才 文/图
新闻推荐
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道总工会突出“四大实效”深入推进“安康杯”竞赛
为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今年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道总工会继续开展“安康杯”竞赛,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