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发
又是一年升学季。每逢这个节点,既有金榜题名的喜悦,也有人情负担的烦恼。一些学生家长以“谢师宴”“升学宴”为名,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不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很大压力,也给社会风气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更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孝俭勤和”新民风背道而驰。
“升学宴”看似一桌饭,实则大问题。具体到家庭而言,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家庭可能不成问题,可对于家境一般特别是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少数家庭碍于情面甚至借债“随份子”,被陈规陋习人情负担所绑架,深受其苦、无力挣脱。贫困家庭在脱贫的过程中,少一桌“升学宴”,可能就多一次摆脱人情债、走出“无奈穷”的机会。
从社会视角来看,“升学宴”式的吃请和请吃,是消费领域的极大铺张浪费。比如,某地市如果高考人数达到1万人,以每名大学生只办一桌1000元的酒席计算,就要花掉1000万元。若再加上一些家长讲排场、比阔气,被浪费掉的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反之,如果不办“升学宴”便可节约这些资源,再用来资助贫困学生不是更有意义?
从文化和教育层面来讲,自古就把金榜题名视为人生非常重要的大事,使“升学宴”具有较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但其发展至今已异化为一种累赘,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负担。是一种低劣的文化现象。再说,考上大学对现代人来说,仅仅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不像古时一旦高中,就锦衣玉食后顾无忧。所以,有人认为过度的“升学宴”可能会误导学生的成就理念和进取精神。
从移风易俗方面来说,“升学宴”败坏社会风气。少数党员干部以庆祝子女升学为名大操大办,借机收受贺礼,导致腐败现象发生。这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安康市“城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格格不入。风能动物,亦能化人。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是最好的营养剂。规范请客送礼行为,拒绝“谢师宴”“升学宴”,不仅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热切期盼,更是净化社会环境、端正社会风气的客观要求。
针对基层党员和群众中不良人情风、盲目攀比风、低俗恶搞风十分严重,甚至愈演愈烈。市委于去年3月作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的重大决策,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些不良之风,农村摆酒席减少了三分之二,人情份子下降了七成。今年高考前一个月,有关部门早打招呼、早提醒,专门下发了《关于践行新民风不办“升学宴”的通知》,组织高考学生和家长签订《弘扬新民风拒绝“升学宴”承诺书》,督促各级加大教育提醒与惩戒力度,严防“升学宴”等不正之风升温回潮,不断巩固扩大新民风建设的成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县区在高考成绩揭晓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倡议改变传统“谢师”观念和方式方法。提倡以镇村为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集体升学礼等形式,向广大学子、家长表示祝贺,把“升学宴”办成理解家长、感恩师长、回报社会的重要仪式。有的地方采取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突击查访等方式,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反规定举办参加“升学宴”“谢师宴”等活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对可能抬头的“升学宴”等不正之风狠刹到底。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宋宗国)7月上旬,按照省人社厅、财政厅的统一规定,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2017年12月31日以前,按规...
安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