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庙村张会银土鸡养殖。
李绍彬 胡杰 魏远垠 记者 李孝清
平利老县镇位于县城西北部,风景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67%,安平二级公路和襄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并与集镇联通,生态环境和交通区位优势。该镇有着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已发现女娲文化遗址、汉墓群、西城虎画像砖、李自成兵困车厢峡古战场遗址、道教圣地平安宫、白衣庵雌雄银杏树、筒车坝、凤桥民俗村等50余处文化文物遗存,尤其是境内女娲山景区群峰叠翠、云遮雾绕,似蓬莱仙境,具有丰富的旅游开发资源。
近年来,老县镇立足区位交通优势、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围绕陕南工业经济强镇、城乡统筹示范镇的奋斗目标,先后引进了上规模企业15家,使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0元。
工业落户强镇
老县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先后引进新秦商混、光华管桩端板、金龙水泥粉磨生产线等十五家上规模工业企业在老县落户,工业产值突破13亿元,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第一大镇。
该镇“打造陕南工业强镇,建设和谐幸福老县”,以打造重晶石循环产业链为目标,千方百计抓招商,全心全意搞援建,促成了兆源60万吨、宝丽通及中石油20万吨三家重晶石粉加工企业建成投产,新增产值5亿元。
随后引进了总投资15亿元、占地16.8万平方米、年产值50亿元的安得利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在老县落成,该公司系重晶石深度开发沉淀硫酸钡系列、硫化碱系列、环保涂料系列和聚苯硫醚等系列产品的股份制企业。采用诸多新型节能技术,建立行业节能减排新标准,凸显“能耗低、环保好、产品新”三大特点。该企业建成后,年产环保涂料、粉体添加剂及高新材料将达到15万吨,实现税收6亿元,同时,解决了当地就业700余人,成为“资本社会化、公司专业化,管理职业化,发展本土化、市场国际化”的“五化”新型上市公司。
特色产业富民
老县镇党委、政府根据所辖区域土地条件差、林地面积大的特点,以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民增收为抓手,先后建成年饲养量1万只以上的林下乌皮土鸡散养基地和孵化中心5家,发展饲养纯白山羊200只以上的大户5户,建成年饲养量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和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逐步建成阳晨富硒养殖基地,打造富硒食品,为食品安全奠定基础;同时又在东河村建成投资200万元、年饲养1500万尾的泥鳅养殖基地。为了循环利用生物资源,还建成集生猪养殖、大棚蔬菜及综合农业示范基地,建成生态观光茶园2000余亩,年产茶叶365吨。
特色生态旅游
几年来,该镇依托道教圣地平安宫、古战场遗址车厢峡、女娲山必捷滑雪场、黄洋河自然风光、女娲山景区等旅游景点,稳步发展生态旅游业,现已完成县河流域柳树绿化7公里、集镇绿化2000平方米,创建省级生态村、镇和市级生态村现已达标验收。以《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特色旅游,在陈家坡建成高效樱桃观光园200亩,完成街景改造工程和百里画廊景观点建设3处,使旅游环境日臻完美,平均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
城镇建设显著
该镇以建设城乡统筹示范镇为目标,以陕南工业强镇、安康市卫星集镇和陕南精品小城镇为定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避灾扶贫搬迁和农民进入集镇工程,以“统筹城乡、科学规划、综合配套、持续发展”为原则,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将搬迁安置点以集镇和308省道沿线为重点,在全县首创统建楼安置方式,由镇政府严格按程序进行招投标统建,按成本价供给搬迁户,道路、通讯、供电、给排水、绿化美化、灯饰亮化等基础设施由政府买单,不给农户增加任何负担。截至目前,已完成搬迁2000余户,建成锦屏集镇万人安置区1个、500户集中安置社区1个,100户集中安置点6个。在集镇建成统建高层楼房9栋,安置居民768户,2600余人。
为了让搬迁居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首先就得给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就业又必须有技术,为此,镇党委、政府决定开设“移民技术学校”,根据搬迁户的需求组织开展烹饪、养殖、缝纫、家政服务等技术培训,让每个搬迁户至少要有一人掌握技术。自2013年以来累计培训1800多人次。通过技能培训,有500余人找到了对口的职业就近务工,120余人从事发展规模化养殖、餐饮、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还有1000余人通过人才交流,找到了适应自己技术的工作岗位,所有经过技术培训的居民,全部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芳记者张忠德)平利县以茶饮产业、茶文化、茶业生态观光园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招商与富民“比翼双飞”的成效。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该县充分利用“中国最美乡村”这个金子...
平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利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