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 旬阳新闻 镇坪新闻 平利新闻 岚皋新闻 紫阳新闻 宁陕新闻 石泉新闻 汉阴新闻 白河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安康市 > 平利新闻 > 正文

巴山深处的“生物达人”

来源:科教周刊 2016-04-28 21:03   https://www.yybnet.net/

刘平在野外考察化龙山植物。 刘平发现的陕西省植物新纪录——星果草。

通讯员王卫东黄立刚

烈日下,一位背着背包的中年巡护人,脖子上挂着相机,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汗流浃背地穿梭在深山老林。

“这个植物很特别,我没有见过,应当是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的新记录吧。”说话时已蹲下身子拍照,那份专注和着迷的情态,让大家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

他皮肤黝黑,身体强壮,两眼充满智慧,虽然少言寡语,一旦开口却不失风趣幽默。他的名字叫刘平,今年48岁,是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巡护人员,被业内人士称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土专家”。

土专家的“养成攻略”

说刘平“土”,是因他的那身穿着打扮。一身迷彩巡护服,一双深口解放鞋,一个背包,从他的身上找不到时髦的气息,与山里的采药人没有多大区别。说他“专”,他认识1000多种化龙山的野生种子植物和300多种化龙山的脊椎动物,走在野外很少有他不认识的植物,连一些常年研究植物的学者都很佩服他。

1986年高中毕业后,刘平在平利县千家坪林场上班。他干过防火电台管理员、气象观测员、木材检尺员、护林员等多种工作。一茬茬人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他却始终没有挪动,在海拔2100米人迹罕至的麦坪护林站一待就是23年。

1989年—1993年,西北林学院和市林业局联合开展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模型实验课题研究,在平利县千家坪林场麦坪护林站设立观测点,刘平担任气象观测员。

那时,他家远在20余公里外的黄石林场场部,无暇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有时家里有急事实在捱不过了,没有车辆只有靠步行回家,匆匆忙忙办完事又当天返回。

一次在进行野外点火试验时,突起大风,火势顺风蔓延,眼看瞬间就要酿成火灾,刘平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冲入火场与之搏斗。火扑灭后,才喘着粗气发现自己的手被灼伤,衣服烧了几个大洞,头发和眉毛也被烧了。

尽管气象观测员的工作单调、枯燥,有时还充满危险,但刘平自始至终坚持到实验课题研究结束,为安康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基础资料。

在千家坪林场工作期间,他经常给西北林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西北植物研究所、瑞典皇家植物园等10余个知名科研院所来化龙山考察的专家学者当向导。受专家们的影响,刘平不知不觉对植物分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向他们请教各种植物知识,还省吃俭用攒下钱购买了《植物志》《真菌鉴定手册》等书籍,自学植物分类知识。

对专业知识的渴望,促使刘平下定决心开始了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中专、大专文凭。虽然经济很困难,家庭所有开支全靠自己那点死工资,但刘平硬是顶着压力,参加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专业本科自学考试,如今即将获得本科文凭。

2009年,刘平选调到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不但要经常在山里跑,制止非法入山人员破坏资源,还要对观察到的重点保护物种进行拍照、GPS定位,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制成电子档案,输入到电脑中分类保存,对不认识的物种还需要进行鉴定。

在原来的工作中,刘平从未接触过GPS和计算机,要想熟练掌握各类巡护设备使用方法,谈何容易?通过不断学习,短短半年时间,刘平就熟练掌握了GPS的使用和电脑的操作要领,很快成为了单位的骨干力量。先后参加了化龙山保护区第三次资源“本底”调查、陕西省第四次大熊猫栖息地植被调查、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并代表化龙山保护区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青年职业技能大赛。

大自然的摄影师

刘平热爱大自然,也爱摄影。挎个背包是刘平进山的日常造型。跟别人不同的是,他的背包里干粮和水很少,除了巡护工具,主要是装采集到的植物标本。工作时在山里巡护,休息时在山里转,这个习惯多年来没有改变。

进山对刘平来说就是兴奋剂,一说上山他便浑身是劲。每天一大早进山,天黑回家。只要一进山,相机就是他的武器,GPS就是他的伙伴,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便是他的“摄影模特”。一边观察,一边拍照,一边定位,忙得不亦乐乎。

长期细致观察,使他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奥秘的慧眼,那些常人不屑一顾的花草虫鸟,在他眼中都是宝贝,总能拍摄出独特的美来。

在山里给植物和动物进行专业拍照,是件很辛苦和复杂的工作,并不是别人想像中的“浪漫旅行”。为了弄清一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一般是春天拍叶,夏天拍花,秋天拍果,这才算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拍摄。

拍摄动物时,几个小时的蹲守更是家常便饭,有时为了拍一种鸟类,跟踪、蹲守几天也是很常有的事。但刘平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7个春秋。

发现“新大陆”

野外拍摄归来,他往往顾不上休息,趴在电脑上整理数据,不知不觉就是几个小时。遇到不认识的物种,就拿着实物上网对照,或向专家请教,或在他那几本珍藏了多年的《植物志》和《动物志》里查找答案,直到鉴定准确为止。

多年来,刘平沉迷于生物多样性的探究,拍摄到美丽的自然风光照片100多张,有价值的动植物照片不下2000张,动植物种数约有800余种。

他发现区域新记录物种39种,其中白肩雕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三尾褐凤蝶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化龙山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巡护归来,偶尔喝上几口小酒,刘平揉着酸痛的腿,由衷地发出感慨:“快50岁了,岁月不饶人啊!”问他今后的梦想是什么,他“嘿嘿”笑几声说:“我想把化龙山2000多种种子植物中70%以上的拍成照片,出一本化龙山的种子植物图鉴,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实现呢!”

年已知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刘平写下豪言壮语,又开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征程。

新闻推荐

平利加大农资执法力度护农助春耕

本报讯(通讯员王琳李明宏)时值春耕时节,农资销售进入旺季,为切实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用上“放心种”、“放心肥”。近日,平利县市场监管局围绕工商和市场监管职能,强宣传、抓源头、重规范、严整治...

平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利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巴山深处的“生物达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