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的优质品质。虽然年龄不大,但田珍的企业规模和个人影响力,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姐”形象,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女企业家,始终秉持用心做企业,用爱护品牌。田珍认为,每个企业都会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所以在企业的发展中,哪怕是微小的鼓励,也会激发出强大的动力。在实际生活中,田珍始终这样做的。
平利县很多茶饮企业在产业发展之初,都有过向田珍请教的经历,田珍也会不遗余力的告知,哪怕是企业秘密,也尽其所能的帮助,“田大姐”成了她的代名词。在田珍看来,茶饮产业是适度规模性产业,在做好品质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量,这就需要全县的茶企合作共事。
每一家茶企都有一本故事。平利兴强富硒茶叶公司总经理余兴强介绍,产业发展之初,也经常遇到困难,那时候,他经常求助于其他企业,于是你提供技术,我支持机器,慢慢的渡过难关。
像田珍、余兴强这样的茶企,还有高英、万琴棋、谭小梅、洪善凯务茶人,他们拧成一根绳的精神,形成连锁效应,而且被外出的平利人带向天南地北,通过相互激励,大帮小,强带弱,让企业加快发展,也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截至目前,平利县在全国大中城市开设茶产品专卖店250家、电商网店100余家,其中女娲茗茶、玉草林茶业等2家茶企入驻北京马连道陕西茶城。田珍茶业、映像女娲、女娲银峰、女娲茗茶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金陕红茶、秦巴黑茶、映象女娲茶等多家茶企落户平利,形成了大厂带小厂、小厂连农户的产业链条。全县共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35家,发展茶饮加工企业19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20家、过亿元的2家。
企业+农户,与民同富
因茶脱贫,因茶而富,这在平利农村已成常态。作为一业独大的茶饮产业,早已成为平利县实施***的有效措施之一。平利县有8个茶叶基地镇,近8万从业人员,他们分布在全县各个地方,10年来,一大批群众务茶告别贫困,因茶富裕起来,茶饮产业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很多茶饮企业的老板最初也跨在贫困线上,后来通过办厂建茶园,不仅脱了贫,而且盖楼买车,成了当地致富明星。”刘涛说。
县茶技中心主任石磊说,平利茶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群众通过务茶富了起来,一方面茶企既通过土地流转租用农户土地,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益,农民在茶企打工,成为产业工人。
怎么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因茶而富?田珍茶业交出的答案是产业+技术。7月14日全省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在其公司召开,把一个省级会议放到乡村企业召开,并不多见。今年以来,田珍茶业积极投身***工作,一方面投入人财物,购置大量茶苗,通过技术指导,扶持农户建茶园产业脱贫,一方面推广公司技术,让更多的企业通过技术让农户脱贫。目前公司有固定工人80余人,还有时令短工几百人,公司每年光支付工资都100多万元。田珍茶业成为平利社会扶贫的一面旗帜。
平利女娲银峰茶业有限公司通过租赁、承包、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1600亩发展良种高效茶园,吸纳附近的村民参与茶叶移栽、采摘和平时的茶园管理,不仅扩大了茶园规模,还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增收和就业问题。附近妇女劳力从事茶叶采摘,200多天的采茶期可实现2万元左右的收入;另外一部分青壮年劳力在接受人社部门组织的制茶技能培训后,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公司从事制茶、炒茶,凭技术挣到可观的收入。高峰村二组村民甘启志,将1.7亩水田和2.5亩山地流转给公司以后,成为公司的合同工,除每月领取2400元固定工资外,加上其他补助,年收入达30000元,短短几年,甘启志盖起了二层新楼房,各种电器一应俱全,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村民洪善波全家5口人都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常年从事茶园管理和采茶,每月从公司获得固定收入10800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户。
平利茶企连心,连出的茶饮产业的联手发展、抱团前行,大家在合作中分享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实现了1+1大于2,让茶饮产业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新平利的新动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勇沈奕君)“召开脱贫攻坚业务培训会,实施脱贫攻坚‘百日会战\’,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交心鼓劲,群众苦干实干争‘光荣\’……”连日来,平利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为总揽...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