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吉学夫妇与村支书(右一)张凤宝、村主任(左一)张平聊天
■记者杨泽星文/图
5月6日,《阳光报》记者张磊到达榆林市清涧县折家坪镇薛家东沟村,张壮壮来到汉中市略阳县马蹄沟镇禅觉寺村,杨泽星来到安康市平利县正阳镇张家坝村调研采访。从平利县城出发,近百公里的盘山路,开车经过五个镇子,翻山越岭,透过车窗向前眺望,远处的山似乎就在眼前,时不时还能看见云雾缭绕的景象。再几经折行,沿着山间的水泥路一直行走,远远的看到“人穷不能志短勤劳才能致富”八个大字时,就已经进入张家坝村了。
7日清晨的张家坝村,温度比县城低了很多,远处的山云雾缭绕,美如油画。从张家坝村委会出发,约一千米左右有一个人字路口,沿着山路曲折而下,再顺着山路走上几百米,一幢二层小楼屹立在路边。记者来到了村民赵吉学的家里。
这幢独立的二层小楼既守着张家坝村的“北大门”,又承载着赵吉学为儿娶媳的心愿。见到记者到来,赵吉学显得很热情。“从搬过来之后,干啥都方便了。现在不光喝上了自来水,还能看网络电视了。”今年62岁的赵吉学感慨地说,以前的土坯房已裂缝,墙面也被烟熏得黑漆漆的。当时,刚好镇村干部动员,自己赶上了好时机,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终于盖起了新房。
说起搬迁后家里的变化,赵吉学难掩心中的喜悦,直夸国家好,党的政策好。“村上的干部、镇里的干部经常来帮我,县上的干部都来看望过我,帮助过我。现在住上了好房子,我很高兴,很感激!”
为改变贫困的现状,2016年,赵吉学养了10头猪,村里定期来养殖专家时,赵吉学总是前去学习技术。他还种了2亩魔芋,1亩茶园。平时村里谁家建房屋,他也会去打打零工。在张家坝村支部书记张凤宝的眼中,赵吉学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敢想敢做,一门心思地改变贫穷的窘况。勤劳让这个贫困户在很短的时间就达到了脱贫标准。
“去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当天,赵吉学搬进了三间两层一共170平方米的新楼房里,成为平利县第一个入住当年新建房的贫困户。”张凤宝告诉记者。
村主任张平粗略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赵吉学在生活上,自家种菜可以自足。产业有魔芋和茶叶,一年能收入万元,平时打散工一年下来能挣万把块。儿子在外打工一年会补贴家里一部分。全家人一年收入可以达到两万多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赵吉学告诉记者,平常他和老伴在一起生活,30多岁的儿子至今未婚,还有一个女儿已经出嫁。家里的二楼是按照城市单元房三室一厅的标准建的,50吋大彩电、沙发、新床等已经备齐,就等着给儿子娶媳妇了,除了在经济上离致富又近了一步以外,这是赵吉学在脱贫后最大的心愿。(另两路记者驻村报道随后刊发)
新闻推荐
走进平利 体验采茶乐趣 本报“走进美丽乡村 体验茶农生活”活动下周六启程
????平利青茶 在安康市平利县城西15公里的地方,有座巍峨挺拔的大山名叫“天柱山”或“女娲山”,据传,此山乃鳌足演化而来。女娲炼石补天的所在地也在如今的女娲山,它地处秦岭南端、...
平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利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