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12月初,记者在平利县长安镇金沙河村采访时已是上午10点多,村委会附近几家农户的厨房冒起了炊烟。一间间整齐洁白的村房排列在青山绿水间,一条条细烟仿佛是山水画里的点缀。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呈现在面前。
远处来了一位老人,拄着拐杖,在通村路上缓缓地走着,每一步都显得十分艰难。越来越近时,记者才发现,他一边走,一边用拐杖将路上的零碎垃圾规整到路边。
在与老人的聊天中,记者得知他是金沙河村二组村民何家全,年轻时是一名矿工,出了意外折了腿。他说:“今年8月以后,村里的确大变样了。房子好看了,道路干净了,大家的心情也就变得格外好。村上还有保洁人员,每天一大早就把街道收拾得干干净净,我是尽一点点力而已。”
长安镇党委副书记吴琴说,今年金沙河村的危房改造工作,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个负责人具体实施。到8月份改造完毕,村上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看着以前开裂的墙体大变样,地板不再凹凸不平,平利县广佛镇白果坪村村民徐国政说:“如果没有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哪有机会住上新房子?”徐国政指着自己家的三间正房和一间偏房说,屋里屋外换新了,非常有安全感,心情很愉快。不仅如此,马路修到了家门口,这里适合开农家乐餐馆。
徐国政住房的变化,带来了对生活出路思考的转变。这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安康各县区许多危房贫困户身上。
危房改造是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变好了,许多贫困户兴办起农家乐,有的还干起了山野菜加工,从而达到持续增收,早日脱贫的目的。平利县住建局总工王宏告诉记者。
危改暖心 创新前行
青瓦白墙红檐的新房,舒适干净的新院落,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下。院子里农户各自忙碌,墙上挂着丰收的果实,勾勒出一幅安静魅力的乡村图景。如今像这样的情景,在安康随处可见。
宁陕县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整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及危房改造脱贫工作。采取“先实施、再配套、后算账”的方式,分批次进行分配。通过精心实施改房、厨、厕、圈、院、路、水、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方式“八改”;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清”; 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四化”,将安全与舒适有机结合,把握美观实惠,突出经济实用,为群众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汉滨区因地制宜,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在充分征求农户意见的基础上,编印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指南》。同时在全市首创性地建成了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培训展览中心,推荐选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全面展示危房改造内容和整体效果,力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危房改造模式。
平利县及时拨付危房改造的启动资金,缓解贫困户的筹资压力,并进行全程指导,确保工程质量。组织力量分布在11个镇100多个村,确保房屋安全、质量、进度同步推进。加强政策宣传,组织懂政策、会宣讲的干部和镇村干部一起深入村组开展群众会、村组会、院落会、把危房改造政策宣传到贫困户中。
创新推动危房改造工作快速赶超,2017年,全市下达危房改造任务13880户,截至目前,已开工13890户,开工率100.7%;竣工12639户,竣工率91.1%,完成投资约4亿元,提前完成了今年脱贫的122个脱贫村、3800余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市住建局局长陶柏林在接受采访时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形成了市县联动的工作局面,同时将危改房屋主体结构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整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包抓工作机制,实施常态化督导检查,保证危改工作顺利推进。下一步,安康市将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继续在“降成本、强质量、讲环保、保安全”上做文章,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危改工程上的使用,打造工匠精神,提升农户住房品质,在真正实现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础上,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王旭)12月6日,副市长蒋清海赴平利县调研“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蒋清海先后到平利县申草园茶业、一茗茶业、田珍茶业、洪福茶园等企业实地了解园区规划建设、企业生产经营、产业...
平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利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