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流转土地125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面积近三成
●全市年出栏生猪320万头,规模养殖居全省前列
●富硒茶面积全省第二,魔芋种植全省第一
本报讯 (王曾萍 记者 乔佳妮)现代农业离不开规模经营,规模经营需要土地相对集中。春暖花开,正是安康好时节。在旬阳县吕河镇周家阳坡村丰裕现代农业园区,村民们正忙着在蔬菜大棚里分苗、栽种、管护。他们在将土地流转给园区变成农业工人的同时,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也“转活”了安康现代农业。
“地自己没种,收入却没少,在园区干活每天收入80多块钱。”正在丰裕园区干活的村民肖东说。肖东家的1亩地流转给了园区,每年每亩有700元的固定收益。此外,夫妻俩腾出空来就在园区务工,每人一天的工钱至少80元,正常情况下两个人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在安康,像丰裕园区这样的现代农业园区还有很多。园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参与园区建设的村民,都得益于土地流转的好政策。近年来,安康市先后出台《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完善相关政策,形成了“县有库、镇有档、村有册、户有一书一证”的规范管理,并通过算清分工分业、规模经营、增加收入的“三赢”账,为农民放心流转土地吃上定心丸。截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流转土地125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面积的29.6%。
土地流转,带来了安康农业一系列可喜变化。承接土地流转的主体——现代农业园区,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311个,完成投资68亿元,2014年实现产值60亿元;园区辐射带动农业人口60余万人,安置农民就业4万人,市级以上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66元。
土地流转,壮大了以生猪、茶叶、魔芋、核桃、渔业为主的安康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按照“畜—沼—菜”、“畜—沼—果”、“畜—沼—茶”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全市已发展种养大户2.3万户、家庭农场184个,承接流转土地25万多亩,占全市土地流转总量的20%。全市年出栏生猪320万头,规模养殖居全省前列;富硒茶62.3万亩,居全省第二;魔芋21.3万亩,居全省第一;发展设施蔬菜11万亩,林果面积达到20万亩。
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安康市还积极创新集中流转方式。在汉滨区阳晨现代农业园区,探索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模式,解决业主同千家万户打交道、业主项目落地后再流转土地的问题,有效保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袁野温华鹏)近日,旬阳县正式启动烟叶种植保险,旨在稳固“西北烟草第一大县”地位,增强烟草产业抗灾能力。种植保险,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各方参与”原则,每亩最高赔付金额为500...
旬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