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昌勇通讯员 刘连文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始载于《黄帝内经》的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未病先防。如今,这个以防为要的医学理念,被旬阳消化吸收并学以致用。尽管这“病”不是那“病”,但杜渐防萌的思想精髓却出自一脉。
在探索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第一种形态中,旬阳县委书记梁涛要求,要从“建好基地受教育,创新载体求实效,健全制度立规矩”入手,厚植廉政元素,注重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覆盖面,时时处处熏陶,点点滴滴渗透,警钟在灵魂深处敲响,于深醒与自悟之间,让党员干部划红线、守规矩、知底线,真正实现“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组织关怀。
正是因了身后这双无形的“大手”和响彻耳畔的殷殷叮咛,不仅避免了党员干部“迷糊”、“犯浑”和掉队,更重要的是,让腐败心魔从一步之差变成千里之遥。
建在身边的廉政“景点”
陈分新是棕溪镇王院村灵魂人物。沿着蜿蜒曲折的村道绕山而行,过村委会不到几百米,在段家槽半山腰,陈分新家门外的十几道青石台阶被来客踩得溜光。
“嫂子,嫂子!”镇上的干部老远就喊。陈分新的妻子刘宗兰刚从地里干活回来,几缕汗湿的头发紧贴在额头,“快到屋里坐,我给你们弄樱桃吃。”刘宗兰拾起地上装着樱桃的水盆子,不太灵便地走向门口的水池冲洗。
“多年前,县上一个领导来这儿看望陈书记一家,看到嫂子蹲在地上淘洗不方便,自掏腰包帮他们修建了这个水池。”镇上的讲解员龚江波伸手接过刘宗兰端在手里的半盆樱桃。在院子另一角的竹竿上,晾晒着几件衣服,领口和裤腿打着补丁颜色洗得发白。
陈分新不在家,在我们短暂的交谈中得知,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子是三十多年前举债建的,两侧的小平房是“娃们长大后,实在没办法才修的。”“村里和他们家一样简陋的房子不多”,镇上干部语气低沉。“只要不漏就行!”刘宗兰笑着说,语气平静。
如今,这个院子不单单属于陈分新一家,自去年年底一面“廉政家庭示范点”的牌子挂在门口后,总有各地的党员干部陆续“回家”看看,不为其他,只为来这里淘洗心灵。比池里的水更清澈的是廉洁自律。
“富了乡亲,穷了自己,公家的钱,他不贪不占”,站在离陈分新家不远处的“棕溪镇王院村廉政教育基地”楼下,村监委会主任邱令涛感触道,“我从1994年跟着他到现在,几十个年头了,他把老百姓的日子当做自己日子过呢。”
“忠诚、干净、担当、勤奋、奉献。”旬阳官方期望这样的时代精神能和陈分新一样,被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结识,让这里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阵地。
其实,像这样扎根在群众心里的廉政教育基地,旬阳远不止一个。
将廉政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的“红军纪念馆园区”坐落在旬阳县红军镇。以真实发生在旬阳本地的红色革命事迹为主线,生动直观地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的崇高风范和廉政事迹。2013年被陕西省纪委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之后,这里每逢节假日,更是参观者络绎不绝。
位于旬阳县地税局6楼,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展示面积730平方米的安康市级廉政教育基地——“旬阳县廉政教育基地”已被全市各行各业公认为看廉、学廉、思廉、考廉、悟廉的“最集中、最直接、最生动”的课堂。
旬阳县的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已实现县镇村全覆盖,省市县三级命名规格,为了健全教育基地建设机制、实现廉政教育常态化、规范化,旬阳县下大力气从“管”字上着手。成立廉政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专门机构“旬阳县廉政教育信息中心”,实现了廉政教育基地建设运行有管理机构、有工作制度、有工作流程、有培训规划,保障廉政教育严肃性、常态性和规范性。(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6月20日16时21分,旬阳县气象局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当时迎来今年入夏以来最高温度39.5℃,然而在这样的高温下,旬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却依然坚守一线,疏导交通,保障道路安全,并提醒司机朋友们在驾驶...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