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狮子型”干部走向台前
“老人摔倒无人扶”的警示
■ 温华鹏
今明两年,全国省市县乡领导班子将陆续换届。作为党的组织和纪检部门,必须严肃纪律,加强监督,把握原则,树好导向,真正让那些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肯于担当、敢闯敢拼的老黄牛式“狮子型”干部进入班子,走向台前。
长期以来,“老黄牛”型干部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任劳任怨,是全党上下选树优秀干部的标杆。现阶段,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基层落实,问题渐次显现,矛盾日益突出,光靠“老黄牛”干部的韧劲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狮子型”干部科学决策、敢想敢干、改革创新、顽强拼搏的“闯劲”。因此,选拔任用老黄牛式“狮子型”干部,也就成为我们党实现事业发展、社会进步和促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选择。近日,旬阳县委书记在同全县400余名科级领导就“‘两学一做\’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进行讨论交流时指出,要打造老黄牛式“狮子型”团队的用人导向,让兼具“狮子型”干部科学决策和“黄牛型”干部踏实肯干的优秀领导干部走向台前。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繁重,需要一批清廉务实的优秀干部履职担当、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眼下,各级领导班子换届正在陆续开展,大胆重用一批老黄牛式“狮子型”干部,无疑已成为党之所望、民之所向、众望所归。
“老人摔倒无人扶”的警示
■ 刘松
前段时间,一段关于河南开封的一位老人骑车摔倒无人扶被淹死的视频疯传网络,再次将“扶”与“不扶”的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老人跌倒去扶一把,见小孩摔伤去救一下,本是不用有任何顾虑就应主动为之的举手之善,然而,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这却成了“过街老虎”,让人望而生畏,避之不及。于是,上演了一幕又一幕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小孩碾压无人愿救的悲情画面。然而,作为一名有血有肉有情的社会人,我们是否就因少数人的恩将仇报、不义之举而将传统美德一棒子打死,将心中的善念一网打尽呢?试想下,当你的爷爷、奶奶因不小心滑倒,而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伸手相助时,你会不会感到悲哀与凄凉呢?河南骑车老人摔倒无人扶,3分钟后被淹死;广东2岁的小悦悦遭数车碾压,相继经过的18个路人熟视无睹……哪怕当时有人上前帮忙翻个身、挪动下位置,这样的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内心的善念和道德责任总是告诫我们诬陷好人的丑陋行为与正义、善良的行为相比,毕竟比例小得可怜,激励我们要见难就帮,见伤就救。事实上,只要这种被讹的风险存在,就绝对会造成相当一部分的人在面对跌倒老人时变得犹豫不决、甚至变得冷漠和麻木。
那么让“好人不再难”的力量究竟在哪里呢?笔者以为,要激活更多人的爱心,敞开心扉,乐于助人,除了依靠道德约束外,更应加强舆论环境建设和法律保护。
道德培养是靠舆论来实现的。在全社会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活动,对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并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和学习,让其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就会潜移默化的引导人们自觉规范行为方式。
为学须先立志
■ 马静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有一句名言:为学需先立志。就是说求学谋事必先确立志向,明确目标!懵懂之年,我选择了学医,而今我自豪我是一名妇幼人。这个尚德至善的大家庭让我耳濡目染,更加坚定了做一名优秀党员、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志向。
回顾历史,凡成大事者必先励志。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余年以雪受辱之耻。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随堂伯转入沈阳读书,这一年恰逢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领邦朝鲜,周恩来看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内心沉痛不已。在一次课堂上,校长问起大家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此后周恩来一生践行此志,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瘁,成为深受群众爱戴的好总理。
古之大英雄皆有大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更应该树立起“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志向。这个行业没有影视剧中的闲适和安逸,面对复杂的病情,需要深厚的医学积淀和临床经验,面对突发状况,需要稳如泰山的心态和快速应变的诊疗方法和技巧,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医患矛盾,还需要我们报以包容的心胸和隐忍的姿态。比起其他患者来说,妇幼群体更加柔弱和敏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只有坚定了方向和信仰,才会对治病救人甘之如饴,真正了解患者所想、所需、所求,当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面对日趋严峻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更应拿出阳光的心态和踏实苦干的作风,以心换心,正如俗语所说:你若光明,中国将不会黑暗,如果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都立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志向,我们行业的春天还会远吗?
倡导文明出行
■ 胡本先
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和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的交通压力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因为交通违规而酿成的;绝大多数的交通拥堵,都是因为交通违规而产生。交通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礼貌行车,文明走路,既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又可以减少交通事故,不但直接反映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还能集中体现一个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交通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所以,文明出行,极为重要。
交通安全,来自于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构建安全、畅通、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最重要的是让文明出行意识成为市民的一种习惯。德国是一个汽车大国,路上车流不息,但是几乎见不到交通警察,所有的交通都由信号灯及路牌来指示,交通事故的比例并不高,最根本的原因,是交通参与者大都能遵守规定且能够做到相互礼让。
文明出行,就是要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文明人,开文明车,行文明路;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市民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意识,既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又要对别人的生命负责。每一个人都是文明出行的实践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做到文明行车、文明停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路,只有让文明出行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让“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意识扎根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才能行出安全、行出效率、行出尊重、行出和谐,就一定能创建出安全、畅通、有序的文明交通环境。
文明是一种生活方式
■ 张志立
我们时常都在反复强调文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集体倡导和呼吁要文明行之。在今天,文明已经成为有温度的社会底色,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文明的光芒也成为这个社会最醒目的一抹亮光,指引我们前行。
文明不是讲大道理和喊口号,那样会让我们乏力,文明应该成为我们最自然的生活方式,是从内流流淌出来的涓涓清流,滋养着我们的灵魂,丰茂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文明是一件一件的小事,是一个细微的举动。到书店看书不高声喧哗是文明,驾车外出礼让守秩序是文明,乘坐公交车为老弱病残让座是文明,如厕便后冲洗是文明……文明就是点滴善举和守规矩,知荣耻,讲奉献。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浅表地将文明挂在嘴上,没有深层次地消化吸收,更没有设身处地地去践行,到头来,文明成了不切实际的空谈。只有把文明真正当做家常的、接地气的、有烟火味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世界才会处处洋溢着文明的馨香。
文明应该摸得着看得见,应该如一支火炬在我们彼此手中传递。作为成年人尤应成为文明的践行者,在孩子的眼中和心里,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他们最可信任和效仿的活教材。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忽略了文明引子的植入,无序地出入公共场所,粗暴地我行我素,无视一双双稚嫩的眼神,让孩子的世界里多了不文明行为的影响,长此以往,孩子的精神世界变得模糊混沌。
做一个文明的人,就是用文明的生活方式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朝夕相处的城市增添一抹亮色,为我们身边的孩子进行一次社会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明是一个民族积极向上的力量源泉,也必将导引我们前行在富民强国的大道上。
编者按: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对外开放的名片。安康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惠民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城市面貌的改观、工作效率的提升、干部作风的转变,不断凝聚各方面力量,用文明开放的崭新形象迎接安康接踵而至的大好机遇,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创建带来的更多成果和实惠。
市民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体,是创建工作的主力军。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创造文明城市。为加大创文工作宣传力度,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的舆论氛围,确保创文工作目标如期实现,本报在《百姓茶坊》开设“文明无小事”;“创文进行时”;“创文:市民有话说”;“我心中的文明城市”;“这些事,请改进”等栏目,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积极建言献策,话文明,共监督,齐努力,同维护,为文明城市创建鼓劲加油,造势助力。
新闻推荐
通讯员杨官贤旬阳政协坚持以智慧政协建设为统领,凝聚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深入调研献计出力,反映社情民意破解政策难题,抓点示范带动引领,助推全县脱贫攻坚首战全胜。年初,旬阳县政协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