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王勇 记者 潘定安)旬阳县棕溪镇充分发挥人力和土地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和“园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加快产业脱贫步伐,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烟草种植、农林特产、畜牧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导的立体产业发展模式,农民人均年增收三千余元,为实现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棕溪镇辖19个村115个村民小组7875户26585人,农业人口7875户26585人,区域面积232平方公里。2015年全镇共识别贫困村13个,核准贫困户2105户6616人。省、县、镇、村765名干部职工参与脱贫攻坚结对包帮工作,需产业支持和帮扶发展户1823户5853人。目前,全镇发展养殖产业1050户,其中养牛170户750头,养羊165户1560只,养猪362户1640头,养鸡240户13200只,产值达到一千一百二十余万元,户均增收四千余元;全镇栽植优质烤烟10130亩,其中贫困户126户种植烤烟2100亩,预计收入可达到六百三十余万元,户均增收接近两万余元。今年,落实产业扶贫奖补资金八十余万元,帮助全镇162户贫困户办理扶贫贷款52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
全镇在全力抓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兜底救助等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合作社+贫困户,园区+贫困户的联动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资源,带动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学技术,增加收入早脱贫。在技术指导上,合作社根据自身优势搭建学习平台,按照“缺什么就学什么”的思路,聘请了专家学者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棕溪镇坚持以产业发展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的做法,整合资源,从发展项目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逐步形成脱贫产业,实现最终脱贫的目标。
新闻推荐
脱贫不等不靠旬阳两农户成为学习典型39岁截肢村民开豆腐坊致富
■记者潘定安扶贫攻坚战打响后,安康旬阳县仁河口镇两户贫困村民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设法主动行动起来,寻找致富路子,改变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成为当地村民学习的典范。膝盖以下截肢39岁村民开豆腐坊脱贫...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