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邓骁
农历腊月二十八,再见周新苗,是在仙河新家园陕南移民安置小区。这是周新苗和其他77户移民在一期工程竣工后的新居。
7个月前,与周新苗初次谋面。当时跟着王坪村支书和新家园销售顾问,沿王坪村山脚一条小道蜿蜒前行,踏着深浅不一的泥路,扒开草丛和树枝,约两个小时后来到黄龙观山顶,“从这里翻过梁就是湖北郧西县。”村支书许本学摇指着对面说。在黄龙观山顶东北角依稀看见一栋土房,33岁的周新苗和妻子夏艳、3个孩子、65岁的父母7人在此“隐居”。
房屋道场下坎处约有2亩农作物地,西北和东南角各有8亩田地和3亩林地,加上周新苗常年外出打工,这就是全家所有收入来源。“土地不集中,爬坡上坎难,加上年内旱得很,我们村像这种‘望天田\’一亩最多能收50斤。”村支书许本学说。
后来的收成印证了许本学的猜测。“8亩地只收了360斤苞谷。”当时夏艳说这话时,刚从天佑生态农业园“考察”回来,欠收的沮丧早已一扫而光。现在夏艳已在蔬菜大棚区当上固定工人,收入近6000元,加上年底养猪收入,2016年全家总收入超6万元,人均收入妥妥越过3500元贫困标准线。“虽然家里人口多,但贫困帽戴着毕竟不好听。现在搬下山来工作有保障,也终于让全家扬眉吐气了。”夏艳说。
自打11月底搬来新村,周新苗和妻子夏艳对承包蔬菜种植的事情一直热心,“我们找过天佑生态园负责人胡来春,和他谈过承包蔬菜种植土地的事。”“普通工每天按90元计算,一个月就有2700元,相当于种一年苞谷的收入。”夫妻俩说。
仙河新家园陕南移民安置小区,由仙河镇政府和旬阳县兴乡房地产公司联手打造。“镇里负责提供土地和公共设施配套,兴乡公司负责小区建设,贫困户享受搬迁政策入住。”负责二期工程开发的胡来春说。
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针对搬迁贫困户缺技能、缺管理、缺资金现状,旬阳县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仙河镇政府通过县上扶持、招商引资,指导各村(社区)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天佑、绿康、康鑫、启城、九隆等9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中华鳖、冷水鱼、秦川牛、清远麻鸡等特色养殖为创收品牌,承担起各合作社育种、技术、市场等一条龙服务,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搬下山2个月,周新苗就接到王坪村文书栗时科电话,通知他正月十五过后去西安一家公司上班,“这是外出仙河人自己开的公司,不仅离家近了,知根知底的干活也舒服”。曾经的周新苗在唐山打工虽说挣钱,但离家太远,现在王坪村注册成立了劳务协会,村文书将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资料收集后,有组织开展仙河在外创业公司与贫困户劳务结对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增收回家“两不误”。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步余)“您好,这里是交警大队指挥中心,有什么可以帮您?”“请告诉我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请稍等,已经联系辖区交警。”整齐的着装、端正的坐姿、微笑的脸庞,旬阳县交警大队指挥中心接警...
旬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旬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