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旬阳县白柳镇的深山里,有一所张坪完全小学。学校距离最近的白柳镇集镇有60公里,全校满打满算只有128名学生和10名教职工,高明武就在这所小学教书。
今年是他扎根山区从教的第36个年头。
1981年刚从安康师范学校毕业的高明武,怀着“扎根山区、励志奉献”的激情,回到了家乡白柳镇张坪乡,他先后在张坪学区的三个教学点工作了十年。那时工作条件异常艰苦、生活清贫。高明武的家和学校相距60多里,全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路,窄处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星期六他回到家已是繁星满天,星期天清早就得背着干粮、米面、油盐酱醋赶往学校。
1985年,高明武的好几位同事都辞职下海了,有的开上了拖拉机、有的办起了小卖部,一天可收入五六十元,而他一月只有三十八元五角的工资。面对拮据的生活,高明武也曾动摇过、犹豫过,但一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渴求知识的眼睛,最终他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因为高明武爱这份职业,爱这片土地,也爱他的学生。他深深地明白,这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却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决定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他要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学到知识,将来走出大山,改变人生、为国家作贡献!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张坪学区的学生不断减少,很多同事都进城进镇了,可高明武却从来没提过调动工作的要求。他说:“这里还有一百多个孩子,他们需要我,我不能走也不会走。”
偏远山区,生源分散,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生,高明武就吃住在学校,以校为家,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汛期下雨路滑,河沟涨水时,高明武则涉水过河把学生分批送回家,学生冷了他就生火取暖,学生病了他会及时地寻医就诊。他无微不至,用爱心滋润每个学生。
2012年,班上一名学生的父亲突然去世,孩子面临失学,怎么办?高明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让孩子失学,他一边联系社会力量寻求援助,一边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关爱,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具、用书和生活用品,和其谈心,疏导心理压力。后来在多方关心下,这名学生终于得到了旬阳籍在广州创业的大学生“上学啦”爱心团队的资助,解决了从小学直至大学的上学之忧,高明武这才放了心。
高明武时常对家长们说:“你的孩子,我的学生,你亲我更爱!”
2014年,班上有一名姓赵的学生,纪律散漫,作业常常不完成,常与同学闹矛盾,欺负小同学。虽然多次教育,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高明武就试着寻找他身上的优点,比如,爱劳动,每次他总是特别积极,干得起劲,另外,他还十分有礼貌,每次见到老师远远就笑着打招呼。于是高明武就特别留意他,一发现他做好事,就及时表扬,然后才微笑着对他说:“今天作业完成了吗?我要检查的啊!”随时随地,用赞赏和微笑去鼓励他。经过高明武的努力,这个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同学的关系也好了。
日月如梭,时间一晃就是几十年,如今,高明武已55岁了。他清贫却不埋怨,平凡却不自弃,诲人不倦却心甘情愿。如今快要告别讲台了,高明武说他还要继续坚守,站好最后一班岗。
新闻推荐
聚焦正月十一,红艳艳的春联与洁白的春雪再次相遇,色彩喜庆而纯净,旬阳县段家河镇李家庄村的千亩大樱桃基地里,农民、企业家与技术专家、县镇干部也欣然相聚,把因地制宜兴产业、因需服务助发展作为献给...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