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是地方媒体带有正能量的一次大合唱,那么参与进来,引发共鸣的还有人民网、央广网、中国网……而最终让全社会看到了:为“先生”点赞,是媒体的责任。
“先生”是一盏灯。古往今来,“先生”一词所代表的人物,一直支撑着时代的风骨和民族文化的薪火传承。君不见,关学领袖张载,将“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箴言铭刻在历史深处;君不见,烽火连天的抗战守拙和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梁漱溟、陶行知等一代知识分子德言双立,安邦救国,将苦难化作光明,宛如暗夜灯塔照亮山河一方;君不见,燕山长城脚下,茫茫的戈壁荒原,“两弹一星”的创业者们,披荆斩棘、玉汝于成,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贫瘠的大漠挺立民族脊梁,宛如闪亮的启明星,照亮前路未来。
即便在这个“先生”二字日渐退出人们视野、不再被人们推崇的时代,“先生”依旧存在。也许他们不再是耀眼的星,却如一盏盏身边的灯,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时无刻,温暖一方。
每每遇到危重病人,常常数天吃住在医院,坚守在病房的刘江茹;为挽救消化道出血生命危急的幼童,48小时生死竞速的家庭医生李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83岁仍坚持门诊的名老中医雷忠义……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他们如一盏盏明灯,为患者照亮前行的路。
每一天清晨黄昏,站在学校门口,对每个孩子挥手致意的王小战;守望讲台三十六载,为大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的旬阳县小学教师高明武;帮助一个个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的80后“老师爸爸”和建房;十数年如一日,用耐心和爱心帮助乡村学生走出大山的乡村教师何亚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如一盏盏明灯,点燃孩子们的心灵之火。
“先生”是一盏灯。不仅温暖了社会底层,更点亮了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每个人,都郑重地从心里喊出尊重“先生”吧!
新闻推荐
记者吴昌勇来庆琳通讯员王元辉3月3日9点,旬阳县赵湾高中高一一班学生杨康在校长办公室接听了一个来自首都北京的电话。电话那头,国办的张月女士问得仔细,电话这端,杨康答得实诚。近半个小时的通话,张...
旬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旬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