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黎文平)近日,市蚕桑中心和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联合在汉滨区关家镇邹庙村举行蚕桑产业技术培训,参会养蚕户共有8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养蚕贫困户24人。
会上,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分别就蚕桑产业市场行情、规模化发展模式、产业化经营理念等进行深入讲解,并结合邹庙村产业发展实际指出,蚕桑产业作为邹庙村支柱产业,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化、规模化进程,鼓励养蚕大户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市蚕桑中心技术专家以ppt图文并茂形式,详细讲解秋级蚕种补催青、养蚕省力化饲养、自动上蔟、蚕病防治等技术,针对该村蚕桑产业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讲课结束后,现场发放桑剪、温度计、蚕药等1万元蚕用物质,另外向参会贫困户发放了24袋化肥。养蚕大户杨三谋说:“通过这次培训,开阔了视野,下一步打算把养蚕规模扩大到50张以上。”贫困户李明慧高兴地说:“今年春夏季养蚕9.5张,养蚕收入2万多元,今天正发秋级蚕种,已领3张,晚秋计划喂养1张蚕种,全年养蚕13张,这次培训不仅提高了养蚕技术,还无偿提供了急需蚕用物资,真正扶贫到贫困户的心上。”
今春以来,蚕桑市场行情开始回暖,干茧、生丝价格大幅回升,鲜茧价格上涨,提高了农民养蚕积极性。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关键阶段,广大蚕农要充分利用蚕桑产业发展周期短、见效快,当年栽桑当年养蚕见效,三年即可脱贫的特点和产业基础坚实、技术普及率高、覆盖面广等优势,紧扣精准产业扶贫,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通讯员陈德博)为了更好呵护一江清水,旬阳县段家河镇高度重视汉江保护工作,推进“河长制”落实,确保工作落到点上,抓在根上,取得实效。
该镇以“六无六有”为目标,即无垃圾、无直排、无碍洪、无违建、无违采、无损毁和有堤防、有绿化、有景观、有制度、有队伍、有管护,从根本上维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水清、河畅、岸净、景美”人水和谐共处。
为此,该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河长责任。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目标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完善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措施,明确进度安排,全面推进深化河长制各项工作;强化河流管养。推行河流管养职责,明确河流管理责任和执法主体,制定河流养护标准,推迸河流养护专业化、社会化、水面保洁、岸线绿化、堤防维护等日常管护提升管养实效;加大资金投入。以镇级财政安排流域管护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对流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资金投入;严肃督查问责。成立段家河镇河长制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各村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对工作落实好的相关村、单位和个人通报表彰,对落实不力的实施约谈、限期督办,对主要负责人予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问责。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吕晓兰)旬阳农商行蜀河支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优服务稳定基础客户,以强宣传吸引群体客户,以大走访挖掘新增客户,以巧公关争取重点客户,发挥“四轮驱动”效应,促进业务经营稳...
旬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