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水绿”结合打造宜居城市
百色城区水系发达,右江、鹅江、澄碧河穿城而过,流过百色的右江是一条“红色的河流”,昔日洒满烈士鲜血,而今又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自2014年起,百色市开始实施右江河岸提升改造工程,依托流经百色城区右江、鹅江、澄碧河的山水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资源绿化美化河岸通道,按照绿化型、彩化型、花化型、果化型、美彩型、园林型标准进行沿江绿化美化建设。
通过发挥“山水城市”的特点,右江、鹅江、澄碧河河岸绿化美化带已初成规模,樟树、木棉、大花紫薇、红花羊蹄甲等观花、观叶、观姿的乔灌木色彩丰富,两岸树木花草随着季节变化与湛蓝清澈的右江水相互辉映,浑然天成,形成一个融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水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环境优美右江景观带,尽显百色“城在山水森林中,山水森林在城中”的优美独特景象。
如今,走在在右江岸边的滨江步道上,沿途林木环抱,桃红柳绿,莺啼燕语,让人仿佛在森林中穿行,零距离亲近森林,这种幸福的获得感,对于喜欢沿江散步健身的市民最有体验。放眼望去,滔滔右江,江鸥掠碧水,白鹭栖岸林,一派江景,美不胜收。据统计,目前右江建成区段水岸绿化率达96%,县区水岸绿化率达85%;沿江公路、铁路两侧宜林地绿化率达95%。
同步绿化描绘乡村新画卷
水车溜溜转,清水涓涓流,环湖的大山,婀娜的柳枝,湖畔边的翠竹绿树倒映在明镜般的湖面上,来到德保县城关镇西读村大沐屯,只见小楼簇新,眼前绿树繁花,远处青山蓝天,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农村绿化是重要组成部分,百色市对城乡结合部、乡镇道路等造林绿化建设以及农村庭院、乡村庭院、乡村风景林的修复改造,让农民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生态文明和实惠。
三年多来,百色市积极打造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造林绿化工程,结合“美丽乡村·生态百色”活动和自治区“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向农村群众发放扁桃、秋枫、香樟、枇杷、桂花树、小叶榕等树苗,群众主动参与乡村绿化美化,用所送苗木在房前屋后、村道以及农田、菜园周边见缝插绿,提高绿化率,在林中空地、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周围种植品种各异的花卉进行点缀,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已完成15191个村屯绿化美化工程,累计种植绿化苗木303.34万株,绿化面积2.93万亩。全市村屯农户的房前屋后和路旁、水旁、村旁基本实现绿化,自然村林木绿化率达到40%以上,村屯绿化各具特色,并初具规模,林茂、山绿、水清、景美的壮乡风情逐步实现。
同时,百色市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名村名镇建设成效显著。2014年12月以来,百色市被自治区绿化委员会授予“广西森林城市”,田阳县百育镇、右江区永乐乡南乐村赖浩屯、市区中山路、市国税局、平果县果化初中等20个单位先后分别被授予广西“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街道”“森林园区”“森林校园”等荣誉称号。以田林岑王老山原始森林、乐业大石围天坑、右江区大王岭森林漂流、靖西古龙山峡谷等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以及一大批特色小镇、名村名镇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2016年全市森林旅游收入就达13.86亿元。
如今,百色大地万木葱茏,村有风姿,城有品位,市有气质,建成区处处展露秀美风姿,扁桃饱满巨大的树冠四季常青,尽显盎然生机,三角梅如霞似锦,点缀得“千姿百色”更是光彩照人,百色城乡生态更加优美,宜居宜业,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建成生态宜居森林城市。
新闻推荐
本报德保讯“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对照新修改的党章,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运用‘四种形态\’、深化‘三转\’等方面找差距、补短板,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