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贤村群众采蚕茧
百陇村村民在养鸡
百陇村养牛产业
茶是加尤镇的龙头产业
加尤镇烟叶产业
百陇村农户在护理淮山
百陇村制茶企业工作人员在制茶
家是个温暖的地方,然而要让农民待在家而不愁生计,必须有个能找到饭吃的事业。“种桑养蚕,政府有补贴,还包销售。”凌云县加尤镇上伞村水洞屯村民龙宗威告诉记者,原本以外出打工为生的他之所以返乡创业,是因为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三农”,他觉得发展种养业比打工赚钱、有奔头。
如今,龙宗威在家种桑养蚕,总共种植了20多亩桑叶。“这些桑苗都是政府给的。”龙宗威告诉记者,当地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发展种养业,除了提供苗木以外,还有其他补贴。
“养一斤蚕补贴一斤肥料。”龙宗威说,这些措施提高了像他这样的农民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因为,种桑养蚕有了保障,不怕没技术,更不怕没销路。“你不会种养,政府派人来教你。”龙宗威说,“你养多少,蚕茧随时都能卖得出去。那你能不高兴吗?”
“种养周期短,来钱快。”龙宗威告诉记者,他一年大概养6批蚕,收入7万至8万元,都是现款,到手的血汗钱才是真正赚到的钱,这让他很踏实。
“我们没什么文化,出去打工做的都是又苦又累的活,有时候做了工还拿不到钱。”多年在外打工让龙宗威吃尽了苦头。本想通过打工赚钱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可这一切都成了泡影。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家现在住的小洋楼都是回家发展种养业“赚”来的。如今,靠种桑养蚕,他还买了一辆小面包车。
对农民来说,自己种养的农产品能卖出去赚到钱是硬道理。在当地政府的倡导和帮助下,大家纷纷放弃外出打工,回家发展种养业。目前,单是水洞屯130多名劳动力中只有13人外出打工,其他群众都回到村里踏踏实实地当起农民来。
近年来,加尤镇为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扶持“三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引导、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开展种养技术培训、成立合作社,帮助资金周转等,为农民解决创业种养难题,农民为此纷纷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回到家中发展种养业。目前,该镇已经形成除了茶叶这个龙头产业外,以桑蚕种养、淮山种植、养牛、林下养鸡等促农增收特色项目。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干茶产量4060顿,产值达9750万元;桑叶21300亩,养蚕5000多张,产值3000多万元;烟叶、田七、淮山、养牛养鸡等产值也超过千万。
□本报记者 陈伟玲 通讯员 杨通站 姚翔缤 王俊元 文/图
新闻推荐
彩架村新貌 彩架村大屯位于凌云县下甲乡的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9.5公里。泗水河依村缓缓流过,四周...
凌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凌云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