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凌云讯
在骗子横行,骗术不断翻新、花样迭出的时代,陌生号码、伪装的银行号码发来要求转账的信息,人们大多十分警惕。然而如果是亲密的好友转账给自己并附转账凭证,再要求帮忙将该笔款项转给他人,你会帮忙吗?近日,凌云县人民法院受理了这样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
岑某是一名“90后”,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控”。平日他喜欢用微信和家人朋友联系,微信圈里都是熟悉的亲朋好友,从不添加陌生人。今年9月上旬的一天,岑某正在用手机玩微信,只见高中好友的头像闪动,提示有新消息,岑某急忙点开对话框,对方称需要岑某帮个忙,其先将钱转到岑某银行卡上,再由岑某将钱转到指定的同学账户上。因是高中好友,两人经常微信联系,岑某没多想便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告诉了对方。当时对方发来一个转账截屏,图片显示户名为好友本人姓名的银行卡已成功转账3000元钱过来。同时岑某的手机短信提醒其银行卡上有3000元转账记录。岑某以为收到了好友转来的钱,立即将钱包里的3000元现金拿到银行ATM机上,将钱转到对方指定账户。事后,岑某致电好友才得知好友微信已被盗好几天。岑某立即报警,所幸报警及时,骗子指定账户的钱还在账上没有转走,公安机关立即将账户冻结。岑某遂诉至法院,要求对方将不当取得的欠款全部退还。
岑某和办案法官分析其上当的原因:一是基于对好友的信任降低了警惕,没有当场电话联系;二是其微信号就是本人手机号码,好友微信账号被盗后自己的联系号码轻易被不法之徒掌握;三是银行转账短信提醒有“漏洞”,不法之徒向其银行账号转账(故意输错中间某些数字)后利用银行短信留言功能,输入从微信上掌握的其电话号码,让其确信有钱转入银行卡内,但因输入账号有误实际钱根本没有转入;四不要轻信截图,PS造假功能着实强大。
法官温馨提醒:QQ、微信、支付宝等即时支付工具容易被盗用,万一有要求转账、汇款,千万不要轻信,务必跟对方电话确认无误后再操作,否则会落入骗子设定的圈套。
□廖敏秀
新闻推荐
本报凌云县
为深入推进危爆物品管理大整治暨打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神剑1号”),从源头上打击辖区内涉枪涉爆违法犯罪活动,近日,凌云县公安局在...
凌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凌云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