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泗城文庙(大成殿)
文庙下马碑□林 军 摄
在凌云县泗城文庙大门左侧,立有一块柱形的古石碑,碑上的铭文是:“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楷书字体,大部分文字已模糊不清,碑高120厘米、宽27厘米、厚19厘米。据《凌云县志》记载:该碑刻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代以前一直竖立在泗城文庙大门前,民国以后,文庙逐渐被毁,1986年凌云县博物馆成立,该碑被移到博物馆碑林保护,2009年新泗城文庙建成,该碑又被移到新泗城文庙的左侧放置。碑文的意思是:无论文武官员、军人、平民百姓,到达文庙大门前,都得停轿下马,步行进入文庙内,以示对圣人孔子的尊重。
据历史记载:古代文庙门前的下马碑是皇家设立的谕令碑,一般树立在文庙前的东西两侧。最早在金代明昌二年(1191年),金章宗诏令在孔子庙前置下马碑,刻文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明宪宗命令过孔门者皆下马。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皇朝再次重申:文庙前左右竖下马碑,刻文为“一应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马”。由于对碑文没有统一规定,所以各地文庙前下马碑的文字并不一样。
在文庙门前置下马碑,除了表示对孔子的尊重外,主要体现了古代的一种等级礼仪。据记载:古代稍有身份的人,多数是以马为代步工具,当到达宫殿、文庙等门前时,要求停轿下马,表示对皇帝、圣人的尊敬。
凌云县泗城文庙历史悠久,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始称黉宫、府学宫,自建成以来,泗城文庙经历过多次重修、扩建。2009年,凌云县人民政府按文庙原有的格局,重修泗城文庙,将下马碑又放置回新文庙大门的左侧,现泗城文庙为凌云县的3A级文化旅游景点。该碑再现了泗城文庙的发展历史以及古代的等级礼仪制度。
新闻推荐
阳长标(受访者本人供图) 愿望回顾:为凌云白毫茶注册一个统一的商标、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n...
凌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凌云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