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伍奕蓉给群众发放创国卫宣传资料。 □黄元荣摄
县长莫庸督查指导创国卫工作。 □李美欢摄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推进会。 □黄元荣摄
整洁规范的菜市场。□黄少侠摄
井然有序的车辆。 □黄少侠摄
街道小景。□罗 南摄
山清水秀的凌云县城。 □肖发凌摄
园林工人辛勤工作。 □肖发凌摄
健康知识宣传上街头。 □李美欢摄
拆除违章建筑。□黄少侠摄
凌云县城 □莫名泉摄
2010年起,凌云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这一目标,深化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创卫工作呈现出全方位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营运正常,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5%。
——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管网2010年6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7.21%。
——至2011年底,凌云建成区园林绿化三大指标分别为:绿化覆盖率41.08%、绿地率36.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2平方米,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要求,2012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县城”荣誉称号。
——城区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比例均大于70%。县城区无工厂企业,经监测,2013~2015年凌云县城区空气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优良率达100%。
——2014年12月荣获“自治区灭鼠灭蟑螂先进城区”荣誉称号。
——爱国卫生工作管理规范,各种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基本齐全。
——重视控烟工作,县城区无烟草广告。
——2010至2015年,连续6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县城区2010至2015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据调查,本县居民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5.48%。
全民参与凝聚“创卫”合力
“近年来,我们突出抓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绿化、执法监督、传染病及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组织建设,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作。”凌云县人民政府县长莫庸告诉笔者。
创卫期间,县委、县政府召开凌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动员会,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动员和部署创卫工作,号召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创卫活动中。县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多次汇报会、推进会、通报会、约谈会、现场会,促进了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县里成立创国卫组织领导机构,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挂帅,设立指挥部办公室,从各有关单位抽调骨干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宣传组等10个工作组;完善创建工作管理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凌云县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爱国卫生管理文件,制定印发《凌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凌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10个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了各组成部门的职责。充实调整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加强了爱国卫生机构工作力量;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重点、有检查、有总结。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卫工作氛围,提高群众参与度。
在县疾控中心设立健康教育所,各部门、单位和泗城镇均成立并充实调整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公共场所配备了华医网视频播放系统,定期播放医疗预防保健知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所组织县城内各医疗机构分别负责各个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并深入社区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课堂讲座;各中小校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在县有线电视台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定期播放健康知识;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城区内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设有禁烟标志,各单位正在积极创建无烟单位。
加大投入筑牢“创卫”基础
2010年以来,凌云县将创卫工作与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等相结合,投入近5亿元,建设城北茶乡大道、镇洪拆迁安置点道路等20多条市政道路,新建桥梁5座,新建小广场6个,改造西苑、蝶城两个大广场,新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搬迁建设凌云县人民医院,实施泗水河、腰马河两岸、县城主要建筑物亮化工程及河东岸建筑物风貌改造工程,实施了县城区雨污管道分流,在城区范围内的所有街道铺设雨污管道,确保雨水污水及时得到分流净化;投资改建泗城农贸市场和新建城北家禽交易场,划定河东临时市场点。建有生活垃圾填埋场1个、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中转站3个,垃圾屋30个、可卸式垃圾桶33个、密闭式垃圾桶200个、密闭分类式垃圾桶500个、公厕11个等设施;有环卫工人102人,环卫机动车87辆,洒水车1辆,扫地车3辆,人力运输车72辆,确保无害消化城区日产垃圾。加大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区交通服务能力。
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对全县“五乱”、占道经营等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对农贸市场、主干道、食品摊店、建筑工地等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通过整治,城区路网体系完善,道路路面平整完好。排水设施完好、畅通,污水暗管(沟)排放,县城下水道管网覆盖率达96.5%。城区垃圾袋装化覆盖率达80%,建成区内垃圾容器化覆盖率达95%,垃圾日产日清,密闭清运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7.21%。农贸市场卫生设施完善,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工地管理有序。河道水面清洁,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建成区内禁止放养家禽家畜,建成区道路路灯亮灯率达97.4%。
群策群力,实现“创卫”目标
“路宽了,灯亮了,凌云县城更美了。”这是凌云居民共同的感受。在创卫工作开展过程中,凌云县坚持日常规范管理与突击性整治相结合,狠抓城区绿化工作不放松,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6.02%,绿化覆盖率达41.08%,人均公共绿地10.32平方米。
近三年来没有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城区主干道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2dB(A);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区无工厂企业,烟尘控制覆盖率为100%。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除“四害”成果显著。
全县卫生管理逐步规范,食品卫生整治卓有成效,加强传染病防治,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各项工作成绩显著。连续3年未发生饮用水污染、职业危害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率达100%,全县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达92%;全县有28个单位荣获“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5年县创卫办组织相关人员,对县城区东南西北中的当地居民和过往旅客进行卫生状况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有:对市容环境卫生、绿化美化、购物娱乐场所、公共场所卫生、餐饮行业、集贸市场、车站等七个方面的情况评价,满意率为95.48%。
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凌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县城功能日趋完善,管理逐步规范,环境明显改观。
美的自然景观,美的人文景观,优质的管理制度,整洁卫生的市容市貌,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桂西美丽茶乡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凌云县小档案
凌云地处广西西北部,系云贵高原余脉,辖4镇4乡,居住壮、汉、瑶三个主体民族,总人口21.87万人,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自宋朝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在凌云设置泗城州以来,已有近千年州、府治地历史。1984年国务院划定为特困县,199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2001年国务院划定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凌云县分别获得“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餐饮服务安全示范县”、自治区市容环境整治“南珠杯先进城市”、“广西卫生县城”等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凌云讯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在全国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书记郁再俭的带领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全村党员为主体,村非公企业和协会共同参与,紧扣党支部“三为三在”、党员“三联三带”基层党建工作法,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