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孩子们唱歌
本报讯(记者 陈伟玲 文/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1月1日下午2时50分,在凌云县加尤镇百陇村保上屯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背诵着古诗。
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住在大山里也能跟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幼儿园上,是幸福的。这所幼儿园是村支书阳长标专门为孩子们建的。
保上屯位于凌云县加尤镇与乐业县新化镇交接地带,与同村的碑坳屯和牛场屯,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闭塞地区,居住在这里的人大部分是瑶族、少部分是汉族。三个屯加起来有576人,至今只有5人接受过中专以上的教育。因为闭塞,以及对文化教育的不重视,这里的大多数孩子尤其是瑶族的孩子,年纪轻轻就结婚生子了。
“出去谈事情,人家都笑我们保上、碑坳、牛场人(简称‘保上人\’)是文盲。”阳长标说,被贴上了“贫穷”、“落后”、“没文化”的标签,心里很不是滋味。
由于家穷,阳长标也只上到初中就辍学打工。但通过努力,2012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在村里加工和销售茶叶,日子渐渐好了起来。随后,他当上了村支书。但百陇村还是有名的贫困村,尤其是瑶族群众,日子过得相当贫困。从小就目睹这一切的阳长标,深知唯有教育才是彻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良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要为保上人的孩子们建幼儿园!
说干就干,2014年6月,通过请教专家、走访部门、办理证件、协调土地等大量工作后,由阳长标出资的九龙山幼儿园在保上屯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投入了52万多元,建筑面积达360多平米、活动院落达500平米的幼儿园终于在2015年3月建成并通过审批,同年秋季正式招生开学。他免费把幼儿园交付师生使用,学生交的学费由老师管理,除去学生的伙食费,剩下的就是老师的工资。
但相对封闭落后的现实使老师们对九龙山幼儿园望而却步,阳长标好不容易才找来了一个有资质的幼儿教师和一个煮饭阿姨,第一个学期结束后,老师便提出不干了。这个学期招了27个学生,整个学期算下来,除去园内的一切开支,钱已所剩无几,老师几乎都白干了。阳长标好说歹说,又招来了一名教师。在他及村委的努力下,家长纷纷送孩子前来上学,学生人数达到48人,除5人是汉族外,其余全是瑶族。有8个瑶族孩子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老师向阳长标反映该情况,为了不让老师吃亏,阳长标用公司里的钱帮这几个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补足了学费。
新闻推荐
朱红燕给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图片由朱红燕提供)刘燕在审核户籍资料梁志宪一位哲人曾说过:我们无法走进一个人的思想,但通过他的行为却可以透视他的追求,感知他内心的情怀与精神世界。朱红...
凌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凌云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