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海燕 文/图
2010年1月8日,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举办之机,在自治区主席马飚等自治区领导和菲律宾宿务省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我区与菲律宾宿务省签订了缔结友城意向书。这是我区民间对外交往工作的小小一幕。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启动以来,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首府南宁,我区根据国家“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总体外交需要,积极开展友好城市活动,开拓国际合作领域,推动了国际友城工作快速发展。自2003年以来,全区友城对数增长了1.5倍。
我区与外国地方政府的友好交往,在2003年前基本按照“细水长流、稳步发展”的原则,逐步加深相互了解和友谊,增加双方的往来与交流。所建立的友好城市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一些国家。自2003年以来,根据国家“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总体外交需要,配合自治区对外开放重点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我区调整了友城工作的方针:以东盟国家为重点,全面开拓自治区及区内各市在东盟建立友好城市,同时巩固并推动与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及其他地区友好城市的交流。经过5年多的努力,全区新建自治区级友城4对,区内14个地市新建友城24对,友城数量5年内翻了一番多。截至2009年底,广西与世界5大洲的24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55对,其中,亚洲国家31对(东盟国家23对,日本4对,韩国4对);美洲7对;欧洲10对;大洋洲5对;非洲2对。在东盟国家的结好由2003年的1对增加到目前的23对,开创了全区对东盟友城工作的新局面,成为国内对东盟结好最多的省份。防城港、钦州、贺州、玉林、来宾、百色等地级市实现了国际友城“零的突破”。2006年,桂林灵川县与日本西桂町“喜结良缘”,填补了我区县级友城的空白,从而初步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全方位对外结好的格局。
友城间的合作交流,涉及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科技经贸、城建环保等各个领域。新形势下我区的友城工作,既重量,又重质。几年来,我区友城整体对外交流交往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至2009年的4年间,我区赴友城的出访团组49批423人次,接待来访团组80批1118人次。前来南宁参加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团组47批787人次。自治区与法、俄、日、韩等国友城经常互办经贸洽谈会、商品展示会、投资(招商)说明会,积极参加在对方城市举办的各类博览会。由法国普夏大区主办的世界中小企业洽谈会曾一度成为我区中小企业热衷参加的活动之一,广西市场上畅销的“甲天下酸奶”就是这个洽谈会的直接成果。除此以外,我区友城交往日趋向社会各阶层、各领域扩展、辐射,逐步成为自治区和区内各市对外交往的主要渠道和载体。
对东盟友城交往取得突破性进展是近年我区友城工作的一大特点。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我区5个城市与东盟国家城市同时进行友城签约仪式。这次隆重的签约仪式被外界比喻为“一场隆重的集体婚礼”。2005年,我区再接再厉,再次借博览会召开之机与3对东盟友城进行集体签约仪式。2007年博览会期间,柬埔寨首相洪森还亲自出席了广西与柬埔寨波罗勉省的结好签约仪式。对东盟友城交流的全面展开,大大促进了与东盟国家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有效加深了全区对东盟的交往与合作,同时也为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领事机构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我区还充分利用友城资源,提供渠道和资金培养外事、教育、医疗、农业、饭店管理等各领域的人才。其中,仅派往日本熊本县的语言留学生、技术进修生、国际交流员和经济交流员就达262人之多。熊本县用于接收我区留学、进修人员的财政开支共计4亿日元。此外,法国普夏大区、美国蒙大拿州、英国新港市和巴西北里约格朗德州也分别接收我区派赴的留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等20余名。我区历年派往友城的留学、进修人员回国后均活跃在各自的岗位,成为建设广西的人才、传递友谊的“使节”。
为架好友好交往的桥梁,多年来,我区也出资接收了来自日本熊本县、韩国忠清北道、英国新港郡、法国普夏大区、柬埔寨波罗勉省的留学生、农业进修生、职员进修生、英语教员、法语教员等50多名,培养了一批热爱广西,热心于为广西的对外开放做工作的国际友人。在日本熊本县,那些曾经来广西进修、访问过的友人自发组织了“广西会”,经常开展与广西的友好交流活动。几年前,当广西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广西会的朋友们自发走上街头募捐救灾义款,在熊本县多次出现感人的义举。(压题图依次为柬埔寨吴哥、越南下龙市、泰国罗勇府海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蔡道利本报通讯员潘瑞安刘苗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新商机介绍会6月8日在南宁开幕,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侨商将出席此次盛会,其中包括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侨商和跨...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