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夷珊
松石村14组是北流市民安镇马鞍山脚下一个移民新村。近日,笔者来到这里采访,感受移民新村的新气象。在这里,感觉到与众不同的是:笑声特别多!
说到移民新村,50多岁的组长叶大任如竹筒倒豆一般,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们居住在北流南部石窝镇下珍村,1969年,因建大贤水库,库区农户搬迁到了现在的住址,住上了政府为他们建好的在当时农村属于最好的红砖青瓦房。刚搬来时,因为土地贫瘠,一亩水田年产稻谷不足100公斤,基本是以红薯、芋头为主食,生活很困难。现在一亩稻田年产粮达1000公斤以上,家家有余粮。全村的农户都住上了小洋楼,沼气池入户率达80%,电话、电视、摩托车、电冰箱等进村入户,20多户装上了空调,部分人还买了小汽车。村里水泥路通到每家庭院,还建起了文体广场、舞台、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设施,供村民们锻炼身体和娱乐。
叶大任以前在百色、防城港一带搞运输,是该组最早富起来的村民之一。2006年,他被村民们选为组长。上任后,他多方设法筹集资金,带领村民搞人饮工程,硬化村道,建广场、舞台、篮球场,下一步还计划增设健身器械、建新村文化楼,继续抓好劳务输出和运输业,利用马鞍山和村周围闲置地大种茶籽树,开辟致富新路子。
在整洁、宽敞的村文体广场,当问起对目前生活是否满意时,60多岁的顾焕光连续说了三个“好”!他告诉我们,他一家9口,两个儿子,一个在广州开出租车,一个开汽修店,衣食无忧。现在政府还按人头每年补助600元移民补助金,生活好得很了!
新闻推荐
本报百色3月28日电今日,百色市右江区法院举办公众开放日,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百色学院法律系学生等社会各界群众共40多人参加,并现场旁听了一起刑事案件审判过程。(梁湛晖李婉婉)...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