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陈 莹
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群体是最薄弱的一环。资料显示,我国现今残疾人总数已经超过8500万人,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收入的60%,而他们因治病、康复,其家庭支出却远远超出一般普通家庭。按每个残疾人家庭2到3人计,受残疾影响的群体约为2.6亿左右。收入低、支出高的困境,使得残疾人群体在实现收入倍增和小康中步履维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如何帮助残疾人提高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让他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两会上,驻桂全国政协委员把目光投向了这一群体。
要营造全社会帮扶残疾人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认为,帮助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平等享受就业机会、实现就业,达到经济收入的倍增,是改善他们生活状况的根本途径。而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则应该实现社会保障水平的倍增,只有如此,残疾人才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陈章良委员表示,近年来,国家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残疾人就学、就医、就业、维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广西也探索了很多方法加大对残疾人尤其是农村残疾人的帮扶力度。陈章良坦言,让残疾人共享小康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做到政府上心、社会关心。
去年,在广西工作的北大毕业生筹集了100多万元,用于为百色老区残疾人做白内障手术,一批残疾人得以重见光明。陈章良认为,必须营造全社会都关心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共同为改善这一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出力。
让残疾人在普惠基础上享特惠
“当很多人喝着茅台酒的时候,有些农村残疾人却只能就着咸菜下饭,看着让人心疼,我们必须为他们做点事。”说这话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崇左市副市长吴爱红。
去年起,崇左市以江州区为试点,下力气抓好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对于当地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要求优先安排两名残疾人就业并辐射带动100户残疾人家庭增收。落实的企业不仅能得到20万元奖励,在用地、贷款等方面还能获得优先照顾。“一年下来,不少残疾人通过加入基地发展雁鹅生产脱了贫。”今年,崇左市将这一模式在全市推广,要求每个县必须建设好两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并纳入当地政府的绩效考核之中。
吴爱红说,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只有让他们在普惠的基础上享受到特惠,才能让他们共享小康。
切实全面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在现实生活中,残疾人面临着不少有形和无形双重障碍,制约着这一群体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残疾人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张小玲说,残疾人在出行、教育和就业等方面依然被人为设置了这样那样的门槛。
例如就业上,一方面残疾人劳动技能低,本身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按比例安置残疾人政策表率作用仍不够,许多单位采用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办法来代替安置。尤其是由于残疾人本身没什么家产,想贷款创业也十分困难。
她呼吁,加快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对安置残疾人就业做得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加以处罚并曝光;同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开办适合各类别残疾人需求的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让残疾人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和生存技能,切实提高残疾人就业率,确保他们有生计、有盼头。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刘琴)3月30日,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2013年广西高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洽谈会(南宁分会场)在广西师范学院举行,30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选才,共提供8000多个就业岗位,需求岗位涉及金...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