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蒋赐玲
他是一名成长于广西的优秀医学专家,因职业病研究与哈佛大学结缘,又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但他时刻牵挂家乡,为广西的医学科研发展而奔走。他就是哈佛学者翟日洪。
翟日洪出生于百色,1991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出国前是广西工人医院副院长,一直从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研究。
1998年,他在《美国工业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最早报道了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可影响煤工尘肺的发病。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克里斯狄安尼也致力于研究这个领域。他读过翟日洪的论文后,便决定帮他申请美国NIH的一个奖学金。2000年,在大卫的帮助下,翟日洪前往哈佛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尘肺病研究。这里浓郁的学术氛围、顶级的研究技术,提升了翟日洪的学术眼界和思维。在大卫眼中,翟日洪有很好的研究基础,思维很活跃、数学概念、电脑技能都很好。2003年,两人还合作进行了有关流行病与水污染的研究。随后几年,翟日洪连续在多份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论述细胞因子在煤工尘肺发病中的相关作用。2005年,他再次应大卫邀请前往哈佛大学。“广西是有色金属之乡,但是在冶炼提炼的过程中,混杂物砷的毒性很高,容易引起污染,可能导致工人砷中毒,我们当时就想找一个砷中毒的生物标记,用这个标来作为早期诊断,诊断早期中毒一个指标。”这是翟日洪与大卫的第二次合作研究项目。
虽然已经出国多年,但翟日洪每年都会抽空回广西,和广西的医学工作者一起交流科研动态。近年来,到哈佛工作或进修的广西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翟日洪经常能碰到来自广西的同行。黄世文是广西医科大学的博士生,经翟日洪介绍,到哈佛大学进行一年的访问研究。“这里研究水准较高,选人的标准也是很严,他基本具备这个条件了,我们就叫他过来。”翟日洪说。
能帮就帮,翟日洪将这份“南宁精神”带到了美国。从义工活动,组织广西老乡聚会到学术交流,不论事情大小,只要对广西有利,他总是尽心尽力去参与,一心回馈家乡。离家越远,乡情越浓。翟日洪尤其珍视这份广西情、南宁味。他担任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广西同乡会的副会长,就是希望能够为家乡人多做一些事,为家乡多尽一份力。
新闻推荐
谭振宁人民政协是我国实行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渠道和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对新时期政协创新履职、服务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发挥好政协...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