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百色学院中文系教授,专攻于唐宋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在繁重的公务之余,张国荣教授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并专为《百色早报》阅读版撰写读书体会系列文章。栏目《方塘品茗》系作者以南宋朱熹先生的读书诗《观书有感》中“半亩方塘一鉴开”一句觅得写作灵感,将自己穿越时空、古今融通的读书写作体会在文章中一一展示。
本报从今日起,陆续刊登张国荣教授的文章,以飨读者。
“阅读”辨正
方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要揭示“阅读”的本质,是一件困难的事。我以为,在这信息与欲望交织的时代,要真正通过阅读来展示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基本修养和自我观照以致人生意义的建构,那首先要彻底分辨与“阅读”亲近的几个误区。
一是“浏览”。我敢保证,如今人们对“浏览”的熟悉程度可能要甚于“阅读”,因为“浏览”是无数人每天都在做——浏览网络。浏览网络对年青人来说,尤有吸引力,它已超过了电视、书籍、杂志、报刊等其他媒介。然“浏览”并非与“阅读”同义。具体说来,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此种嘈杂而喧嚣的环境缺乏令人身心沁入的氛围。因此有人说“浏览”只是一种浮光掠影式的略观。它与本文所界定的“阅读”有着本质区别。它们有本末之分、深浅之分,因此要实现阅读的自由,就要理性对待那些往往基于某种工具性需要的浏览。
二是“观看”。尽管观看需要经由人的双眼,但所看的对象却不尽相同。一般来说,“观看”的对象常常是动态性事物(如影视),而“阅读”对象则是动态性的文字。从此意义上来说,“观看”与“阅读”并非同一概念,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取代。事实上,大部分沉迷于电视的人都承认,即使花很多时间用在不断转换的频道上,但抓住人注意力的东西往往不是系统知识、思想与情感,而多半是无聊的娱乐。正如尼尔·波兹曼在一本堪称经典的《娱乐至死》中说的:“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理性阅读的人,不可不辨。
三是“检索”。这是数字化时代最为时髦的词汇。似乎在如今这个时代,一个人若不会检索,就会被社会所淘汰。那么,何谓“检索”?是指从文献资料、网络信息等集合信息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知识的过程。这样看来,“检索”在本质上连“浏览”的层次都够不上,然当下不少人对此却忽略了。他们只认为有了庞大的网络,人类的文明就任你掌控。于是有人说:“只要检索足矣,何要阅读!”此显然是本末倒置的蠢举。记得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陈平原先生于不久前在《文汇报》上说:人之自我修养,它要通过阅读书籍来独立思考、批判精神“来提高个体心智的提升”而实现。这说明,只有阅读书本,方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和能力。
总之,书籍是一面镜子,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情感与精湛的写作艺术,它们都经由人的双眼照进读者的心灵。与此同时,在浩如烟海的古今图书中,真正有价值的图书毕竟是稀少的。然幸运的是,人类文明已延续了几千年,活着的人们能坐拥这一巨大精神宝库。因此,尽管有价值的书数量相对极少,然对一个人来说,它们绝对数量很大,即便你活上百岁,亦依然不能读完。故我以为,在你准备拿出书来阅读时,千万不要以为书的内容会成为限制你心灵自由的枷锁。即是说,在阅读前,你应抛弃主观和成见、潜心滤意,放空自我,以丰足、宁静心态,去诱发生命的觉察与观照,唯有如此,方能收到阅读的预期效果。
新闻推荐
黄果树瀑布
□刘润产(右江区)
文/图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景区,久负盛名。...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