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祖荫近照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79岁的庞祖荫来说,一生中影响他深远的“老师”是他的四叔庞宏兆。
庞祖荫,右江民族医学院退休教授,祖籍玉林市兴业县人。因小时候被病魔缠身14年,在疾患之中,他发誓学医。职业理想也很明确:当外科医生,为那些跟他小时候一样被疾病缠身的人除去疾病。家人对他的这个理想鼎力支持,四叔庞宏兆用毛笔写下“勤俭廉洁,刻苦耐劳”八个隶书大字,并让四婶绣在一个枕头套上,让庞祖荫带去学校。
“这八个字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时刻激励、教育我,并潜移默化到我的思想品格当中,使我长大后诚实做人,勤奋学习、工作,生活简朴。”9月9日上午,庞祖荫对记者回忆起这段旧事时动情地说。
庞祖荫的祖父庞声源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中医,在庞祖荫出生那年(1935年),祖父就在当地的街上开了一家集医药、生活用品、榨油、制饼、酿酒为一体的商店,名为“均昌号”。庞声源有子七人,三子庞宏耀即是庞祖荫的父亲。当时街上,人来人往,庞声源率子勤勉经营,夜晚有病人敲门都热情接待,又允许赊账,生意很好。
家境殷实的庞祖荫5岁入学,11岁就考上初中。在学校,个子、年纪他都是最小的,然而仿佛是老天考验他、想促成他学医,6岁那年,庞祖荫右脸生疮发脓。长这样半张脸,在学校不免被一些同学讥笑,尽管天性活泼,但庞祖荫内心深处怀有自卑与失落。一次,他在街上玩,街上一个外号“黑鬼”的人指着庞祖荫说:“这孩子是埋在捻子木根的货(意为短命)”。让他感到很难过。
不止脸部,后来他的腰部又起了一个大包,不红不痛,却流出半碗米汤一样的脓液。后来,他的右脚又生几个疮。“算起来,病痛从脸到脚,困扰了我14年。”庞祖荫说,他的病,祖父也治不好,带到玉林的公立医院乃至洋人在梧州办的医院,都不见效。病痛伴随着庞祖荫长大,让庞祖荫暗下决心,将来当一名医生,为人除去病痛。
“有理想也要有恒心去坚持才能成功。”庞祖荫说,绣在枕头上的八字真言成了他不断奋进的信念,“看到这八个字仿佛就看到全家人对我的支持与期望”。
11岁那年,庞祖荫到县里读初中,带着四叔四婶赠送的枕头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到兴业县私立兴德中学读书。
因病痛缠身,庞祖荫初中时曾休学一年半,刻苦学习的他平时成绩并不算出色。1950年7月报考玉林高中时,成绩公布在玉林高中大门内的墙壁上,庞祖荫的叔叔庞宏兆起初觉得侄子成绩一般,就从名单中间往后看,却不见庞祖荫的名字,以为他落榜了。后来才发现庞祖荫的名字竟然列在第一。
“我们家为此高兴了好一阵子。”庞祖荫说,当时城里的学生对乡下的学生普遍看不起,但庞祖荫是以第一名考进来的,大家都佩服他,很多身材高大的学生都尊他为“荫哥”。
1953年,庞祖荫准备参加高考,却因腿部的几个疮没有通过体检,休学一年。那一年,庞祖荫远赴桂林舅舅家,到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割掉疮患,外科医生因此成为庞祖荫具体的职业目标。
次年,庞祖荫考上广西医学院基础医学部(该部时已搬回南宁)就读。1959年毕业后,庞祖荫没有如愿成为一名外科医生,而是被分配到百色医专(即今右江民族医学院)当解剖学老师。虽然没当成外科医生,但成为培养外科医生的老师也不错。至今4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庞祖荫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外科医生,教学成果累累,是百色市为数不多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
回想往事,庞祖荫已经记不清四叔四婶赠送的绣字枕头的最后去处,但“勤俭廉洁,刻苦耐劳”八个大字影响了他一生。
新闻推荐
百色园博园贵港展园效果图。(百色园博园项目建设指挥部供图) 贵港,是一座具...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