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怡(图片由梁红祥提供)
“乖巧、听话,很少哭闹”、“懂事、贴心,几乎不要我们操多少心”……隆林 “早报宝宝”——梁静怡,人如其名,是个文静乖巧的女孩。
幸运的“早报宝宝”
说起女儿梁静怡,爸爸梁红祥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微笑,不时流露出为人父的骄傲。
“我女儿真是幸运,再晚出来十几分钟就选不上‘早报宝宝\’了。”梁红祥清楚地记得,2009年12月11日隆林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来医院找当天出生的小孩,当时有几个宝宝比小静怡先出生,但有的刚出生需要观察,有的是剖腹产产妇状态不是很好,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早报宝宝”,直到23时46分小静怡顺产出生,各方面状况都很好,医生当即高兴地说:“就是她了。”因为恰好赶上2009年12月11日的“末班车”,梁静怡幸运地成为了与《百色早报》“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隆林“早报宝宝”。
五年过去了,虽然已上学前班的小静怡至今没弄明白什么是“早报宝宝”,但每次看到爸爸妈妈保存着刊登有12个县(区)“早报宝宝” 的那期《百色早报》,她都还会缠着妈妈问这问那:“妈妈我的照片怎么会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登在报纸上?”“我当时怎么长得那么小?”……问问题时,小静怡总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
勤俭的“小管家”
秀气俊俏的小脸蛋,笑起来两眼弯弯的,很是可爱。初见梁静怡时,她安稳地坐着,用蜡笔在纸上专注地画画,面对笔者的问话,总先报以羞怯的一笑,沉静而恬淡。可生活中,小静怡却是个持家有道的“小管家”。
妈妈田红艳在小静怡一岁零四个月时就到百色做生意,有时一两个月才能见上女儿一面。或许是从小离开妈妈的缘故,小静怡很独立,动手能力特别强,早早就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穿衣、系鞋带、洗脸等几乎不要大人插手,还常常主动给大人当小帮手。“看到大人洗衣服、扫地她都帮着做,虽然做得不好但动作有模有样。”最让田红艳感动的是,每次回家女儿看到妈妈累了,就会用小手小心翼翼地帮她按摩,有时还会帮她洗头,小小的举动足以让妈妈感到欣慰与幸福。
更让田红艳感到意外的是,小静怡还擅长“理财”。“从来不乱花钱,也不缠着大人给买玩具。”田红艳说,每次分离时女儿都特别不舍,她就得耐心地做小静怡的思想工作,告诉她妈妈要去工作,挣了钱才能给静怡买东西。而5岁的静怡也能理解妈妈的苦衷,反过来安慰她:“妈妈不用去找钱,我会少用钱的。”小静怡说到做到,每次逛街看到喜欢的玩具,若爸爸妈妈说家里还有玩具或没带钱,她立马一幅小大人的口吻回道:“那不买了,浪费钱,我们就只散步好了。”似乎早已明白“想要”和“需要”之间的不同。
爸妈的“和事佬”
五年来,随着小静怡一天天的长大,梁红祥与田红艳练嘴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因为小小年纪的静怡很会察言观色,一感到苗头不对,就立马站出来“扑火”。
一次,梁红祥喝醉了酒,不小心从凳子上跌了下来,颇感不满的田红艳忍不住唠叨起来,小静怡见状立马插话:“妈妈不要说爸爸了。”并快步上前扶起爸爸,拉着他的手不放,直到吃完饭扶着爸爸过了马路为止。静怡的这一举动,让爸爸和妈妈深受触动,以后就很少在她面前争吵。
“有时我们讨论问题,讲话声音大一点,她就会讲爸爸妈妈不要吵架哦。”说话声音不能大,表情不能凶,只要静怡在场,爸爸妈妈的斗嘴往往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我们都说她是‘和事佬\’,谁做错事了,她就要求人家道歉,只要一道歉她马上大方地说‘没关系,我相信你\’。”田红艳高兴地说,真是家有小小“和事佬”,矛盾少不少。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她也决定等女儿上小学后就回隆林发展,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
新闻推荐
@事件网友“小米中的战斗机”发帖称其在百色大街上看到一个小伙子背着信...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