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上午,我到班上看学生自习,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下午去包饺子,您和我们一起去好吗?”
我说:“看情况吧,只要没有别的重要事情我就去。”
当天中午,央视第五频道直播美职男篮比赛,黑龙江卫视播的是抗日题材连续剧,都是我的最爱,我恨不得前面有两台电视,鱼和熊掌都可兼得。一点多钟时,手机响了,学生催我快点过去,说同学们已经包好饺子了。有什么比让学生高兴的事更重要呢?于是我关了电视出门。
来到目的地,同学们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去捡柴,有的生火,有的洗锅,忙得不亦乐乎。看着这些在学校里让老师着急甚至摇头的“不懂事”,如今在没有班主任安排的情况下能有条不紊地分工合作,而且做得井井有条,我有些释然了,他们这样何愁长大了没饭吃?
岸边,不少钓友在垂钓,我信步往下走,走近离我们最近的一位穿得严严实实的老者,起初我以为是位大爷,没想到竟是位老奶奶。见她聚精会神地盯着鱼漂,我没打扰她,只是伸长脖子看了看她身旁的水桶——还没有战利品。我从她身后走过,一位年长我几岁的老兄正在穿鱼饵,我按耐不住问道:“这里都有些什么鱼?”他说:“罗非鱼仔,我们不在乎能钓多少,主要是让老妈出来活动活动,我们都是上班族,只有双休日能陪她出来,澄碧湖鱼多,但那里风大,怕她着凉,所以就来这里了。”
原来,老奶奶是这位老兄的妈妈,“老人家高寿?”我又问。
“八十了。”
“真难得她有这份雅兴,不打扰了,祝你们好运。”
我继续往前走,三名中年人前似一字排开的钓鱼竿,很壮观,但似乎他们的心思都不在钓鱼竿上,他们聊着征地、房地产、反腐等社会热门话题,桶里则空空如也。
离开他们,我回到学生中间,学生问:“老师,你是不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啊?”
我说:“没有啊,你们不知道,那些垂钓者的心情都不在鱼上。”
“那他们想的是什么呀?”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莫怀戚的《散步》吗?”我不答反问。
“记得,讲的是一家三代互敬互爱的故事。”
“那最靠近我们的就是一家子,今天天气好,所以儿子儿媳带老母亲出来走走,钓鱼只是一种助兴方式而已。”我指给学生看。
“可惜画面没有他们的第三代。”
“也许他(她)和你们一样在上学,也许他(她)正在外地工作呢,在当今,我认为这样的画面已经难得了。”
“是啊,那对夫妇真有孝心。”
“这回知道什么是钓胜于鱼了吗?”
“老师您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老师习惯了,总是三句不离本行,是不是扫兴啦?”
“不,有点像孔子带学生游学。”
“你们真聪明,我们的课堂大着呢。”
……
新闻推荐
文明小学:小行动 大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三) □本报记者 卢 茜
学生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衣物(图片由文明小学提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走进百色市文...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