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旦假期,逛街时碰巧见有半成品菌棒出售,不禁忆起上小学时采磨菇的情景,记忆深处,珍藏着的那股提神清香陡然被激活、释放……
那时候,上学、放学都路过厂里的木材场,里面削皮待用的圆松木,整齐堆垛成座座小山。天然清新的松木香味缭绕,是我最喜欢的气味!每天都要到里面转一转,呼吸着这有生命的气味,让年少的我满心喜悦。天气闷热,恰逢雨后,木垛中,枯叶下都会有咖啡色的松树菇冷不丁冒出圆滑的小脑袋,或几朵,或一撮,或一小片,撑着心爱的小雨伞,氤氲的水汽中,可热闹啦。小伙伴们有了收获,兴冲冲地捧回家。妈妈把它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鲜肉煮成汤,满屋飘香,一口气能喝完一大碗。
和朋友们挑选各自心仪的菌棒,喜滋滋地拿回家安顿好。按卖家所言很简单,每日用水往棒的两头喷淋三、四次,放于阴凉背风处一周,最多10天,能有脆口清香的榆黄菇和夏秀菇萌出。
那段时间,淅淅沥沥地小雨下个不停。天气阴冷潮湿,大伙的羽绒服终日穿着保暖。每天关注着天气预报,气温都是4~10度,这个冬季感觉很冷。
连着迎来4天降雨。低温使得菌丝只在包裹的白色薄膜里缓慢变化,肉眼可见到白色的菌丝渐长,整个菌棒蒙上一层白色。有朋友沉不住气,开始质疑:“怎么回事?我可是要等着吃呢,到底还会不会长了?”
我笑笑作答:“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儿子负责对菌棒的日常管理,早早就百度了养护菌棒的知识。磨菇喜欢闷热、潮湿、无日照、不透风的生长环境,一般种养磨菇的农户都是搭建大棚。这段低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不适合它的生长。虽然没有收获意料中的惊喜,小家伙却没懈怠偷懒,照常每日早、晚喷洒清水。两周后的傍晚,母子俩蹲着细细观察,“妈妈,磨菇长出来是个什么样子?真想亲眼见见。”我笑着说:“榆黄菇只在外婆买菜的篮子里见过。我也和你一样,很想看看它是怎么长出来的,低温天气不符合它的生长需要,耐心等等,等待的过程刚好磨炼自己耐性。”小家伙点点头:“知道了,我会做好淋水管护工作,等待它慢慢地生长,只要有生命,终能向阳地生长。”母子俩击掌彼此鼓励。低温、冷雨继续在百色的上空唱着主角,太阳公公灿烂的笑脸始终缺席。内心的收获却已裹挟着欣喜,在母子俩心里“滋滋滋”地冒泡。
儿子一如既往照料他的四个菌棒。生命感知到阳光召唤,终于,开始有一团白色,蠢蠢欲动,凸出菌棒的开口处。儿子细细观察端详着,每天都精准报告它的细微变化。“妈妈,菇团开始左右挤出。”“妈妈,这个白色菇团显现菌杆了。”“终于可以看得出这个菇团是榆黄菌,头上快要撑起黄黄圆圆的小雨伞啦。”没有冷雨的肆虐,朋友们都通告菌棒每天都有的变化,喜不自禁地晒图。小磨菇们睡眼惺松,不甘寂寞,攀着边缘口探出或黄或灰的小脑袋,隔屏都感觉可爱到极点!
1月20日,是采摘的日子。阳光努力透过重重云层,洒落大地。嫩黄娇艳的榆黄菇和灰白肥硕的夏秀菇,足足装满整个菜筐呢!一如当年,外婆煮出一锅香气满屋的菌汤,全家人都鼓掌表示庆祝和感谢。喜不自禁的儿子发表感想:“我感谢种稻谷的农人,包括在老家种菜的爷爷,没有持续辛苦的劳作,碗里不会有可以食用的饭菜。感谢他们。”
人人都喜欢收获,采摘得满篮满筐,沉甸甸地,能产生让人愉悦的幸福感。播种种子,忽视品种的本质,不一定能有收获;无视生长规律,不切实际地期盼,只会落得拔苗助长的结果。慢慢品读,就会读懂中华民族特有的二十四节气,读懂对自然必须的尊重,理解自由生长的丰富含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霞)1月30日,百色市首部政府规章《百色市公园广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在百色城...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