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田东新闻 > 正文

田东“牛耳朵”: 唇齿留香,最是儿时滋味 □本报记者 卓丽丽 文/图

来源:百色早报 2012-08-17 01:22   https://www.yybnet.net/

超市里在售的田东刘氏“牛耳朵”。  

对于“70后”、“80后”来说,儿时的零食无论一毛钱一根的冰棍,还是一毛钱三包的酸梅粉,都是儿时难忘的回忆。而对于生活在百色的他们说,除了这些“大众”美食,儿时吃到的香香脆脆的田东牛耳朵更是记忆中最美的回忆。虽然现在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零食,但是儿时那过嘴留香的牛耳朵,仍然是“心头好”,饭后茶余少不了“追”来解解馋。

美味,引人追寻

牛耳朵,一种酥酥脆脆的小饼干,因为形状酷似耳朵而得名。如今的田东牛耳朵已经成为品牌产品,人们说起牛耳朵,就自然而然地想起田东的牛耳朵。关于百色人对田东牛耳朵的喜爱,光从百色各大论坛上网友的讨论就可见一斑。

“今晚专程去买了田东产的牛耳朵饼,十一块钱一袋,吃起来的味道感觉比小时候吃的味道还好。”

“我都帮朋友买了好几次了,只有第一次是给自己买,后来都是帮人跑腿的,这牛耳朵还是很受欢迎呢。”

“晚上煮上一壶茶,和朋友们一起聊天,久不久吃块牛耳朵喝口茶,惬意得很。”

“读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买一包。常常宁可不吃早餐也要省钱买牛耳朵,现在离开百色了还是很怀念这个味道。”

在网上,一谈及田东牛耳朵,回帖的人不少。这个美味的小食品,总会撩起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忍不住买回来边吃边回味童年。田东牛耳朵,实指田东刘氏牛耳朵。在田东县城,刘氏饼业这个牌子已经颇有名气,刘氏牛耳朵的色香味美的名声不胫而走,聚集了颇高的人气。

记者了解到,在百色市区,可买到田东刘氏牛耳朵的店面并不多,唯有在天鹅城超市对面的一个小摊点和天鹅城超市有销售。而在市区没有销售摊点前,人们就只能凭着对美味的执着追求自发地前往田东购买。

味道,香酥可口

在市区天鹅城超市对面黄阿姨的摊面上,田东牛耳朵几个大字十分显眼,而在她所摆卖的食品、冷饮中,以红、黑、黄为主色调的田东刘氏牛耳朵包装很抢眼。黄阿姨告诉记者,她的小摊历史不长,只有两三年,但是田东牛耳朵在百色的历史却挺长。“以前是我亲家经营着一个小摊点,就在原来的通机厂附近,后来他们的摊点不做了,就到我这开始卖。”黄阿姨介绍道。黄阿姨告诉记者,由于牛耳朵酥脆香美,很多百色人都喜欢吃,尤其在冬天牛耳朵卖得更火。临近过年的时候一天能卖几十包,牛耳朵味道好,老人喜欢吃,小孩也喜欢吃,一家人一起边吃边聊,就特别有节日的氛围。”黄阿姨笑道。

独特的美味及引人回味童年的魅力,使得田东牛耳朵在市区也拥有不少粉丝。今年37岁的杨辉就是其中一位。杨大哥告诉记者,小时候他最喜欢的零食就是牛耳朵,这个味道他至今仍十分钟爱,对于一般牛耳朵与田东牛耳朵的味道区别,杨大哥也颇有一番见解。

“很多地方卖的牛耳朵是广州、潮汕那一带产的,也许是以前材料不多,那种味道就以薄、脆的口感为主,但田东牛耳朵的材料比较多、估计使用了猪油,所以吃着更香,且里面还有更多的材料,吃起来比广东出产的更香,口感更醇厚。”杨大哥笑道。今年28岁的姚巧丽也是田东牛耳朵的粉丝,老家就在田东的她每次回田东肯定少不了买几包田东牛耳朵往家里带,“习惯了这种味道,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吃几块,再喝点热腾腾的茶,就觉得特别满足。”她笑着说。

现状:走进超市

记者了解到,刘氏牛耳朵流传至今,已经有了将近40年的历史,至今也到了第三代人的手中,豪爽的陈大哥就是刘氏牛耳朵第三代传人之一。陈大哥告诉记者,刘氏牛耳朵的创始人是妻子刘美伽的爷爷刘国富。“爷爷以前是饮食公司的员工,是个大师傅。他退休之后,就在原来的基础上研发了现在的口味。因为这个味道香、口感好,所以一直卖得不错,一直延续到现在。还得过‘广西最受欢迎的旅游休闲食品\’奖呢。”陈大哥介绍。如今,在陈大哥和爱人经营的店铺里,除了牛耳朵,鸡仔饼等其他食品也颇受人们欢迎。

对未来的设想,陈大哥希望和妻子一起,将这个祖传的产业越做越大,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尝到他们家生产的牛耳朵。“现在除了自家的店里有卖,在田东县城的超市、特产店我们都设了点,喜欢的人到超市、特产店就可以买得到。”陈大哥介绍道。同时陈大哥也颇为自豪地介绍说,现在的田东牛耳朵已经不仅仅是解嘴馋的小食品,而且成了能“登大雅之堂”的美食了,“特别是春节前后,这牛耳朵就特别好卖,好的时候都要脱销。大家买来不仅自己吃,还会当成过节的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

对于自家的牛耳朵是怎么流传到百色市区的,陈大哥用一句“口口相传”来总结。“以前在百色,是爷爷的一个同学在帮忙销售。现在我们也希望能把更多的牛耳朵等饼干糕点引到百色,所以也开始着手与市内的超市合作,希望能把上一辈独创的美食更好地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陈大哥笑说。

新闻推荐

田东防寒防冻招数多□本报记者 褚良春 周厚雪 通讯员 韦文孟 邓忠祥 文/图

技术人员在演示香蕉套袋  立冬一过,气温便下降得很快,气温一降,看天吃饭的农户们该犯愁了,如何对家禽、农作物加以保护,确保它们能安全过冬呢?养鸡场用上保温炉田东县祥周...

田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田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田东“牛耳朵”: 唇齿留香,最是儿时滋味 □本报记者 卓丽丽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