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整洁如城市别墅的村庄、一望无际集约化种植的良田、富裕舒心在本地就业的农民……近年来,在广西百色、河北西柏坡、湖南韶山等贫困红色老区,崛起了一座座由华润集团公益兴建的“希望小镇”,被专家誉为“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样本。
曾参与百色希望小镇建设的百色市田东县委组织部长樊琳娜说:“农民是否欢迎、乐意接受,应该是衡量城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昔日衰落贫困乡村成活力现代小镇
自2008年开始,华润集团投资超过4亿元在老少边穷乡村建设“希望小镇”。
“希望小镇”运行有一套完整思路和做法。首先是环境改造,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及民居改造,建设生态环保的市政基础和齐备的公共配套设施;其次是产业帮扶,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基本模式;其三是组织重塑,将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协同工作的核心行政、经济组织。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西北乐片区下辖洞郁、塘雄、那平、那水四个自然村,共有农业人口1428人,人均年收入仅2390元,曾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地区。建成后的“希望小镇”已全然不见昔日泥路破屋贫困乡村的影子,村容村貌彻底改变——灰瓦白墙、风格统一,村屋错落有致,道路清洁整齐。
通过住房改造、道路平整、自来水入户以及希望小学、敬老院、卫生医疗服务站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村民过上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新生活。
产业帮扶和农业合作社的良性运转,使小镇农民的收入数倍增长。圣女果等农产品在品种改良和规模化种植后市场竞争力大增,除华润万家收购外,百佳、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也竞相收购。现在,农民不用外出打工,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万元,不断有外来农民主动加入农业合作社。
曾经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孩子留守的冷寂乡村如今充满活力。孩子在村里崭新的学校上学,年轻人纷纷干起专业种植和养殖,有近80名年轻人返乡。
刻意规避“旧城镇化”弊端
华润在“希望小镇”的建设中,强调改良、宜居、绿色等先进理念,获得了当地农民的真心拥护。
——重视成本控制。“希望小镇”的环境改造由同济大学建筑学院专家主持,追求“低成本、低技术”,强调就地取材、生态改造,采用易维护、效果好的污水处理和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建筑结构本身满足功能需求,工程目标强调“够用”而不追求奢华。
——推进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小镇建设摈弃了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中常见的强迫命令、将自然村整体集中的粗放做法,尊重农民安土重迁的心理,最大可能地保持村落的生态原貌。
——吸引农民在本地就业,突破乡村凋敝困局。
小镇产业帮扶通过“统购统销、引导起步”“优化品种、合作经营” “土地流转试验”“农超对接基地建设”四个阶段,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培养农民市场意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让很多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核心关注人的城镇化
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说,建设“希望小镇”的想法产生自2008年企业70周年庆之时,“与其花几千万元搞台晚会,不如做点对其他人有意义的事”,“希望小镇”所用的资金来自企业和员工的捐款。
宋林认为,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不能局限在基础设施的改造,如果没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动力,农民的素质能力没有得到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大量金钱建设的房屋和道路都会损坏,农民仍然会重回贫困。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找到当地经济增长点,在产业帮扶中发展特色经济。
在“希望小镇”,农民真正获得了来自土地的利益。2012年底,华润希望小镇及周边地区流转土地1万亩,计划于2014年底完成土地流转3万亩,区域覆盖整个百色市及周边地区。流转到百色华润“希望小镇”专业合作社的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进行土地平整、兴修灌溉设施、引进先进的耕种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耕种、施肥。
宋林表示,小镇的实践证明,通过制度设计可以确保农民权益,并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色。农民以流转土地入股农业合作社,每年可获取红利、租金以及参与合作社生产、运营所得的工资。 (据新华社南宁3月8日专电)
新闻推荐
田东县思林镇龙包屯新建起不少乡村别墅■本报记者 凌剑伊 文/图 团圆年,年团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记者的老家就是革命老区百色田东县,过年这几天,城里城外,贴对联、贴福字、挂红灯笼;杀猪、...
田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田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