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考古专家在么会洞考察
近日,广西布兵盆地第四纪洞穴研究中心在田东县祥周镇布兵村挂牌成立。
据悉,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于今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对布兵盆地洞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由田东县人民政府、广西民族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夏威夷大学共同成立的广西布兵盆地第四纪洞穴研究中心,揭开了田东县文博事业新的篇章。
布兵盆地洞穴遗址位于田东县百色盆地东南部,是一个小型断陷盆地,属喀斯特地貌,洞穴极为丰富,目前有十余个洞穴发现古代遗存。长期从事考古研究的田东县博物馆副馆长田丰介绍,该洞穴遗址是他与广西民族博物馆的王頠研究员于1999年在调查研究时发现的,该洞穴奇特的构造深深吸引了他们。后来,在广西自然博物馆和田东县博物馆的努力和配合下,先后对布兵盆地小山洞、吹风洞、么会洞、瀑布洞、鲤鱼洞、定练洞、中山洞、雾云洞、感仙洞、宝来洞、陆那洞和村空洞等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有时候要亲自用手去挖。”田丰说,为了保存完整的化石,避免遭到不必要的损坏,用手一点点地挖是常事。虽然大部分都要靠专业的考古工具挖,但遇上特殊情况,还是得用手才行。到目前,在吹风洞发掘的5.5平方米范围内,共出土哺乳动物化石1007件,包括哺乳动物化石915件,巨猿牙齿化石92件;出土24种哺乳动物群,是典型早更新世早期的代表性种属,距今已有约200万年左右。期间,在对么会洞两次发掘的30平方米中,发现了625件哺乳动物化石和8件石制品、哺乳动物22种。其他洞穴也均出土过动物化石或石制品。
“这里不但有动物化石,也有诸多人类化石。”田丰说,其中么会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是迄今为止东亚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据了解,布兵盆地的洞穴堆积物保存了距今200多万年以来多个时期的动物化石、环境证据和人类活动遗存。洞穴遗址群对于研究中国南方第四纪生物演化、环境变迁和人类起源与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Richard Potts研究员、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Christopher Bae、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成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院士朱日祥曾多次到此遗址考察研究。
新闻推荐
近日,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名志愿者在田东县平马镇合恒村开展了“清洁乡村,青年人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头戴小红帽,手拿扫帚、铲、锄等劳动工具,有的清理淤泥,...
田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田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