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田东新闻 > 正文

黎国元:曾随军去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本报记者 陆照德 文/图

来源:百色早报 2013-12-25 01:12   https://www.yybnet.net/

黎国元夫妇展示他们的结婚证书 两人的结婚纪念照  

12月7日下午,在田东县城兴宁巷家里,85岁的卜玉琴从装挂历的纸筒里取出一张发黄的纸卷,缓缓地把它展开,与老伴黎国元一人拿住一头,向记者展示他们爱情的见证。这是一张民国三十七年四月二日(1948年)颁发的结婚证书。而以结婚证颁发日期为界,前后几十年,正是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的传奇人生。

黎国元,田东县人,中学毕业后,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毅然投身行伍,在宣传战线上历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与众多宣传员一道,发动数十万青年入伍抗击侵略者,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曾随军去越南接受日军投降,然后乘坐美国军舰去中国北方,当记者……

弃笔从戎做宣传  发动青年入伍抗击日寇

老照片里的黎国元斯文、帅气,英姿勃发。1939年,17岁的黎国元毕业于田东国民中学,迫于生计,他没再上学。当时中国正进行如火如荼的民族抗日运动,感于时势的黎国元与众多的热血青年一样决定参军入伍,报效国家,为民族抗战尽一份力。

1940年,黎国元在第46卫生船舶组当看护兵,当时的军医院在田东那逸村,专门接收此前白崇禧指挥中国军队在南宁昆仑关血战日寇的伤员。“我的工作是护理伤员,包扎换药,清理伤口,喂伤员吃药喝粥。当时伤员源源不断,药物奇缺,物资匮乏,看到伤员们痛苦的样子,我也很难受。”黎国元回忆道,第一份工作他做了7个月,最后跟船舶组到果德(今平果县)接了最后一批伤员。

当年8月,黎国元到桂军第31军第1补充团任上士文书,后升任该军政工队少尉队员,期间,黎国元随部队到南宁凌铁村一带驻扎,主要工作是宣传抗日。“每天上午我们都到街上摆一张桌子,拉开嗓子历数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号召大家投身抗日、支援前线。”黎国元回忆,当时抗日宣传工作形式多样,大酒店、楼房都挂着抗日宣传条幅,每个字大约1平方米大小,各种宣传抗日的舞台剧也轮番上演,黎国元还曾登台演抗日戏,“我出演一名抗日青年”。经过广泛宣传,当时广西青年投入抗战队伍的很多,大学教授、教员、学生都踊跃应征入伍。

70多年后,黎国元都还记得,当时闲暇之际,他在部队学骑马的经历,男女联袂驰骋河边,过街市,“很好玩”。让后人听来,颇有点革命浪漫主义气息。

随军去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抗战岁月,黎国元一直在宣传阵线上。1944年,日本侵略者发动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大战,当年秋,桂林、柳州、南宁相继失陷,部队退往云南、贵州方向。黎国元于当年12月随部队迁往云南文山,并奉命驻守文山,当时他在国民革命军第52军195师585团政治指导室当中尉助理干事,依旧搞抗日宣传工作。

1945年8月,形势逆转,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黎国元随军去邻国越南接受日军投降。“我们部队一路急行军,走了15天才到越南海防市涂山。”黎国元说,当时部队风餐露宿,途中遇到大雨,部队砍下芭蕉叶当伞。

“日本侵略者太可恨了,他们杀了那么多中国人,又抢了越南老百姓很多粮食,饿死了很多越南百姓”。黎国元说。在越南,黎国元任涂山军民合作站指导员,与越南军民一道进行为期几个月的接受日军投降工作。

从“三人小组”招待员到报社记者

在越南受理完日军投降事宜后,黎国元所在部队乘坐美国第七舰队军舰从海防到达东北秦皇岛,然后其随部队越过山海关抵达辽宁省海龙,一度担任国共和谈三人小组(国、共、美三方各一代表)招待所招待员。1947年,黎国元随部队到达热河省承德市(并省后属河北),不久,意外遇到了早年在田东认识的宾阳人梁蔚梧。部队进驻承德后,梁蔚梧写信给军队领导建议创办《长城日报》,自己当主编,并邀请黎国元作为报社的特约记者。黎国元写了一篇稿子发表后,就被聘为报社记者。

老记者黎国元回忆,当年当地政府要修复到通化的铁路,要求民间每户出2~3根枕木,黎国元就写了一篇报道,大意是政府让民众去砍枕木劳民费时,且百姓提供的枕木规格难以统一,不如当地交通当局派人随部队去砍伐,并批评地方政府此举劳民伤财,效率不高。“报道刊发后,政府收回公告,改由部队去砍枕木。”黎国元颇为高兴地说,“别的我就不记得了”。黎国元的次子黎晓补充道,老人曾说过,当年他曾到机场采访国民党军队私自扣留物资的情况,当时部队生怕媒体曝光,后来退回了克扣的物资。后来,国共内战,国军失守热河,《长城日报》迁到北京,更名《阵中日报》,黎国元依旧在该报当记者,但在军中已是上尉军衔,属傅作义部。

参加北平和平解放

在承德,黎国元结识了他的终身伴侣,小他5岁的卜玉琴,两人于1948年成婚,至今65年。卜玉琴老人还记得当年他们在北京就住在东单对面的菜市边,当时通货膨胀,黎国元的工资只够他们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49年1月,黎国元参加北平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后,军管会颁发给黎国元一张 《北平起义证》——编号5423,上面盖着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北平市市长谭震林的印章。钱其琛代表中共接收了《阵中日报》报社。1950年6月,离家多年的黎国元携妻女(大女儿1岁)返回故乡田东。

一本起义证多次救他命

回到田东后的黎国元,靠贩卖小百货养家。1958年黎国元加入钟表社钢笔组修理钢笔、电筒。此后,政治运动降临,黎国元因过去的经历面临一次次“交待”,被派遣做各种苦活累活,工资也被克扣,全家的生活没了着落,人格尊严备受凌辱,妻子儿女也因“政治审核不过关”,遭受很多委屈,在险象环生的政治运动中,那张《北平起义证》多次救了黎国元。

“管制我的那些人也知道起义证的重要性,起义证被他们多次拿走,我们费尽周折一次次拿回来。”黎国元称,最严重的一次,造反派已经砍竹子做好了“高帽子”, 准备次日给黎国元戴着游街批斗,黎国元拿着那张起义证到驻扎在田东的6908部队,才免于劫难。1986年,黎国元的那张《北平起义证》被统战部收回,换发了一本新的起义证。

千里亲缘一线牵

因种种原因,黎国元与卜玉琴喜结连理后南下田东几十年,与承德的亲人几无联系(信件总很难寄到对方手中),值得欣慰的是,卜玉琴的哥哥年轻时跟一个姓刘的认作兄弟,刘的女儿刘玉兰早年曾跟黎国元、卜玉琴夫妇在北京一起生活,长大后嫁给了一名军官,恰好随军到田东工作。“你到田东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你的姑父、姑姑。”刘玉兰父亲交代女儿。经多方打听,刘玉兰终于找到黎国元一家。“这就叫缘分吧,生活总会给人意外惊喜。”苦了一辈子的卜玉琴老人笑着说。

1990年后,黎国元、卜玉琴夫妇终于回了一次承德,亲人分别数十年,见面后各诉遭遇,感慨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黎国元在《长城日报》做记者时,一个叫毛粒民的中共地下党员常通过他把文章发表在报上,两人因此结下友谊,解放后毛粒民担任天津国安部门主要领导。

后记:走过90多年的人生路,艰辛、苦难伴随着岁月的消磨,如今,黎国元老人体弱多病,那双走南闯北的脚也不大听他使唤,3个多小时采访中,老人上了一次厕所,他坚持要自己走,但还需靠老伴卜玉琴搀扶着才行。因其他子女都忙,老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就落在黎晓夫妇身上。“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扶他下楼,晒晒太阳,走一下。”黎晓说。

新闻推荐

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月日田东县消防大

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3月5日,田东县消防大队组织官兵来到人流量大的金穗市场,开展“便民服务一条街”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现场,官兵们热情地为前来咨询的群...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黎国元:曾随军去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本报记者 陆照德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