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孩子们在龙双屯干净的休闲场所休息
干净的水泥路、整齐的小“别墅”,房前屋后盛开着艳丽的三角梅……走进田东县思林镇双燕村龙双屯,一条长约1000多米长的水泥路从村口延伸至篮球场,那是双燕村的“主干道”。在这里,闻不到任何的难闻的气味,也看不到被丢弃的死牲畜、烂菜叶......究竟是谁施了魔法让龙双屯变得如此美丽?
村干部带头搞卫生
谈文成,一个50多岁的男人,是该屯的老支书。他告诉记者,2009年以前,村道上灰尘很大,到处都是牛粪、鸭屎,恶臭漫天;稻谷杆子、被遗弃的死鸡死鸭横在路中央。后来,村里修好了水泥路,告别那个下雨天道路泥泞的日子。可是因为修路,占据了一些村民的菜地,为此闹得一些村民很不开心。在这节骨眼上,要村民配合做好清洁工作,真的是难上加难。
周围的环境得不到改善,与平坦的道路格格不入。这可愁坏了谈文成。为此,他和几个村干走访各家各户。“有的根本就不搭理,说是这么多年也习惯这样的环境了。”他说。为了说服这些村民,他常常和村干一起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起初还是得不到村民的理解。
“必须改变!”带着这样坚定的信念,老支书谈文成和村干做起了示范,亲自打扫公共场所,就算是碰上死鸡死鸭,也硬着头皮做。为此,有的村民深受感动,也跟着干起来。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的村民不理解这种行为,只是坐在一旁窃窃私语。虽然得不到全部人的理解和支持,但是谈文成和村干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打扫,碰上村民门前有垃圾,也会主动上前帮忙。“特别是下雨天,烂菜叶堵住了水沟,臭气熏天。”谈文成说,有时候还要用手去挖,被玻璃等杂物刺伤是常有的事。有人笑他们傻,也有人说他们没事找事做。
后来,他们自己也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的有一部分村民也自觉打扫。起初,那些没有打扫的村民,看着别人在搞卫生,还在一旁调侃,甚至说风凉话。可是看到别人家门口是那么的整洁,自己也不禁的“眼红”。“我见别人扫,我也做了,不然有点不好意思嘛!”村民黄大志回忆道。渐渐的,拿起扫把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小朋友也知道,吃完的零食袋子不能随便扔。“老师说了,可以先放在书包里,有垃圾桶的地方才能扔掉。”二年级的黄美新说道。
自觉是美丽的关键
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好。
放眼望去,134户人家,错落有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打扫得十分干净,庭院里的柴草、农具也摆放得整整齐齐。刚起好房子的村民李杨桥,门前的建筑垃圾正被他一铲一铲地铲进手推车里,然后拉到指定的地方倒掉。在“主干道”旁边的一家农户门前,留下了羊妈妈的黑色“印记”——羊粪。“老梁,赶快把你的‘黑芝麻\’扫掉啦!”老支书幽默地说。“好咧,马上做,真是不好意思啦!”户主赶紧进屋拿出扫把。
如今,“门前三包”已成为龙双屯清洁家园的主要任务。该屯主任阮文伟告诉记者,村里有村规民约,队里的干部每天都要轮流检查,督促大家自扫“门前雪”,自留地、各自经营的场所都在监督范围,发现异常就当天上门“家访”。如还不改正,就罚扫整个村。“可是收拾好的垃圾怎么处理?”面对记者的疑惑,老支书谈文成带记者前往固定的垃圾处理“中心”,发现并没有蝇虫,留在池内的是可以用作肥料的火灰。
老支书谈文成介绍,垃圾处理“中心”之所以干净,都是因为村民们具有很高的自觉性。只要有时间,村民们都会自觉地焚烧垃圾,有的还动用自家的拖拉机,把不能二次利用的拉到村外固定的地方倒掉。如果是遇上牛儿的粪便,村民们争抢着要。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用来发酵沼气。“我们家家户户都有沼气池,卫生又方便。”村民黎将前说,以前排污的臭水沟,也被清理干净,生活污水从另一个渠道排出。老房子、旱厕、猪圈都拆掉了,统一在固定的地方建了猪圈,现在每家每户门口都干干净净。如今双燕村龙双屯已经形成了“你帮我,我帮你”的良好清洁氛围。村主任阮文伟说,美丽家园,不单是靠一个人就能做好,团结一心,才能让家园永远美丽。
新闻推荐
男、女单打决赛上演“内战” 田东、田林、右江区分享县区组7个项目冠军 □本报记者 李杭洁 文/图
陈健在比赛中 11月22日下午,市运会县区组乒乓球男、女单打决赛场分别上演“内战”,来自右江区的陈健、周红宇角逐男单冠、亚军;田林队的吴远慧、崔如春争夺女单金牌。...
田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田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