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田东新闻 > 正文

教育助民 技能富民 就业安民 ——我区职教扶贫创新路

来源:广西日报 2013-08-25 18:1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见习记者 罗 琦

解决贫困问题,教育是治本之策。作为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民、农村的职业教育,在扶贫助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职业教育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百姓脱贫致富,且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记者近日在百色、河池等地采访中发现,当地职业教育积极创新教学运作机制,通过多种灵活的教育扶贫项目,在圆了大石山区贫困学子求学梦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农民的谋生方式,走出了一条“教育助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的路子。

教育扶贫,点燃家庭希望之灯

两年前的暑假,眼瞅着长女和小儿新学期的学费还没着落,面对刚初中毕业的二女儿小芳是否还继续读书这一难题,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平略村农民阮张朝犯起愁来。

“小芳想读,没钱。”阮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家里几头猪、几块玉米地,只能维持日常生活。而他干些建筑活,每个月只有2000-3000元,以此维持一家5人的各项开销。

屯里共有40多户人家,不少孩子上完初中后便外出打工,几年积攒的收入,逐渐体现在左邻右舍纷纷建起的漂亮新楼房上。阮张朝坦言,看着很是羡慕,也有过让小芳“外出打工挣大钱”的念头。

读,家里如何负担起3个孩子的学费?不读,难道孩子只能走自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路?正当两难之时,老阮得知田东职业技术学校开办“百川励志班”,小芳终于能继续上学了。

在校期间,小芳不仅免学费,每年还有2500元的生活补贴,基本满足了日常生活需要。这也给阮家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在东挪西借后,另外两个孩子的学费最终也有了着落。

老阮不无庆幸地说,多亏了“百川励志班”。他告诉记者,再坚持几年,等孩子学有所成,就可以盖新房了!

其实,从职教扶贫项目中受益的,又岂止阮张朝一家。在百色,目前共有2000余名贫困生受益于此项目。他们除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外,还可通过扶贫部门和社会慈善机构等,每人每年享受2000-3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

自2011年以来,我区积极开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扶贫综合改革,以百色、河池两市为试点,组织实施国家教育扶贫试点项目工程。在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两市相继开办了“百川励志班”、“巾帼励志班”、“506贫困村助学班”、“好男儿自强班”等职教扶贫项目,让众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学生就业了,才算是给百姓带来真正实惠。目前,首届“百川励志班”和“巾帼励志班”的700多名学生已经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其中不少学生因工作兢兢业业、表现突出,被企业提前预订。

此外,还有70位贫困学生被保送至北京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全额免费接受高职教育,毕业后将安排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

智力扶贫,开启百姓致富之门

都安,九分石头一分土,有着“石山王国”之称。

在该县地苏镇,当地老百姓却能“靠山吃山”:他们把大石山上生长的竹藤草芒收集后,编织成各式各样精美的工艺品。这些产品“漂洋过海”,远销至美国、法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姓的这门手艺,得益于都安职教中心的专门技术培训。该校通过送教下乡,进村入户举办培训班,把竹藤草芒编织技术传授给各村屯编织骨干,再由他们收徒传帮带,把技术传到千家万户。(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学习编织技术,在家上班当工人。如今,该镇95%以上的农户从事300种花样品种的竹帽、藤篮编织生产,竹编产业收入占该镇农户全年总收入的50%以上,这一产业也成为该县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都安职教中心一面利用教师和乡(镇)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把农民培训班搬到“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地开展种植、养殖、现代农机维护等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在实践中获取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则依托定点培训机构,及时对接企业用工和农民务工需求,搭建学习平台,集中开展焊接、电工机电维修等专业技能培训。

8月6日,正值农忙时节,该县的50名农民却集中在职教中心实训室里,紧张地练习着电工维修的实践工序。他们已在此免费学习35天,再过10天,他们将参加统一考试,合格者可拿到特种作业上岗操作证。

学员韦国业说,有了上岗证,不仅意味着自己从“学徒”到“师傅”的角色转变,更意味着每个月能够多挣3000元。

在“上学”前,来自都安大兴乡骨龙村弄角屯的韦国业一直在企业里跟着师傅学电工维修。尽管有几年工作经历,但由于底子薄,不少技术难以领会。同时,因没有上岗证,常常揽不到活的他,工资始终维持在1000元左右。

今年6月初,听说该校开办电工维修班,韦国业立马报名前来学习。他说,等拿到证书后,就去南宁找份工作,“按照‘行情\’,有了上岗证,每月4000元不成问题。”

“一家一户学习技术,一家一户脱贫致富。”在河池,各职校积极与人社、扶贫、农业等部门共建人力资源培训点,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能培训和送技下乡活动。据了解,近几年,该市年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达1.5万人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区中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年均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等超过200多万人次,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新闻推荐

让农民工带资本进城 ——创新体制机制助力农民工圆梦述评之四

本报记者覃宇扬领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陈世新最盼望的就是能早日把证拿到银行抵押贷款,他打算在村里发展大规模的种养业和旅游观光业,创业正缺资金。自2013年9月以来,陈世新所在的玉林市玉东新区湘...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我区多举措探索***2014-06-05 17:43
评论:(教育助民 技能富民 就业安民 ——我区职教扶贫创新路)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