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谌怡秋 覃 理 本报通讯员 赵 良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基层的难题。过去由于缺乏监管,运作不规范,群众意见很大。为了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田东县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管好用活农村集体“三资”,较好地从源头堵住了农村基层腐败行为的发生,使得原先有名的“上访村”嬗变为“和谐村”。
为此,农业部将田东县认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加强监管,村级财务有了“明白账”
农村集体“三资”面广、量大,过去很多地方的村级财务都是一笔“糊涂账”。为了规范村级财务,田东县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乡镇财政所,在各乡镇财政所成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实现电算化和网络化管理。今年5月,田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开通,通过这个监管平台,村级财务可以进行实时网络监督。
8月5日,祥周镇中平村村民李秀茂想知道涉农补贴的发放情况。他来到村中安装的电子触摸屏前,轻松点击,本村财务收支、补贴发放、“一事一议”和三资管理的相关信息,全部呈现眼前。李秀茂一看就明白他想要了解的情况。
“实行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后,实现了‘阳光村务\’,还了村干部一个清白,也给村民和上级领导对村级财务一个明白。”该县监察局局长黄承恩说。
强化服务,盘活“三资”保值增值
要管好“三资”,首先要弄清楚“家底”有多少。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田东县10个乡镇167个行政村(街、社区)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上报工作。清查结果显示,截至登记时点2011年12月31日,村及小组集体流动资产总额232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6516亿元,资源总面积154万亩。
为了盘活这些“家产”,田东县重点搭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平台、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都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流转,这样既堵塞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漏洞,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让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目前,全县已实现农村土地流转10.2万亩。在祥周镇模范村,村支书陆汉英说:“我们村已有3000多亩土地流转给江西老板种植香蕉,每亩年租金达800元。此外,农民还可以为老板负责田间护理工作,一天能赚80元,不比在城里打工收入低!”
村事民议,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祥周镇百渡村村委内热火朝天,村支书曾卫芳、村主任黄复敬和村民正在热烈讨论将村集体所有的400亩红泥坡山地推平,用作经济开发。经过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这个项目得到通过,目前开发在即。
“过去,‘三资\’管理都是村‘两委\’说了算,过程不公开,群众意见大,我们村是有名的‘上访村\’。现在‘三资\’管理公开,所有的事情都经过村民同意才定。如今村民抓生产求发展,百渡村已变成了‘和谐村\’!”曾卫芳说。
在提高“三资”管理水平的过程中,田东县不断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本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通过村事民议,村民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也得到了极大推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罗琦2007年底,我区全面启动首轮3年职业教育攻坚战;2011年,我区又打响了为期5年的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战。2009年,我区与教育部签订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2013年再次...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