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田东新闻 > 正文

让人生同样出彩 ——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来源:广西日报 2014-07-07 17:3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罗 琦

2007年底,我区全面启动首轮3年职业教育攻坚战;2011年,我区又打响了为期5年的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战。

2009年,我区与教育部签订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2013年再次签订深化共建试验区协议。

两轮职教攻坚、两次共建职教试验区,让广西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全区职业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回首过往,硕果累累。如今,一所所崭新的职校、一个个实用的专业,正把一颗颗年轻的心,引向希望的殿堂、成功的彼岸。

强化资金投入,上学有资助

“幸亏免了学费,我才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家住田东县林逢镇桥礼村的黄倩梅,是田东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两年前,与那些沉浸在书山题海、为中考冲刺的同龄人不同,这个家境贫困的花季女孩,一度在上学与打工之间犹豫不决。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黄倩梅继续上学的梦想有了转机:在一次闲聊中,倩梅的母亲得知,就读田东职业技术学校“百川励志班”不仅不用缴学费,还有生活补贴。

得知消息,一家人欣喜若狂,毅然让黄倩梅报读了该校。即将升入三年级的黄倩梅,不仅免了学费,每年还得到2500元的生活补助。在学校,她安心、快乐地学习,还学会了弹钢琴、唱歌、跳舞等技能。

而这,仅仅只是我区完善职校生资助政策体系当中的一个生动实例。

近年来,我区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和职业教育资源,组织职业教育扶贫富民工程,相继开办了“巾帼励志班”“百川励志班”“博世励志班”等,帮助贫困学子完成中职教育并实现较高质量的就业。据统计,在首轮职教攻坚期间,全区累计筹措投入专项资金22.48亿元,资助学生近150万人次。2008年至2013年,全区近20万名贫困生得益于资助政策完成中职教育并顺利实现就业。

今年,又有喜讯传来:我区实现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全覆盖,并对高职院校招收的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补助学费2000元。

为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在资金投入方面,我区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职业教育的比例均不低于30%;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发展当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出台公办中高等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

2008年至2013年,全区职业教育财政经费累计支出达210亿元,为我区职业教育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特别是,2013年全区支出达到42.4亿元,比2007年的15亿元增长了183%,年均增长18.9%。

目前,全区共有职业院校344所,建成自治区级示范中职学校70所、高职院校15所,立项建设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3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中高职在校生规模分别达94.4万人、32.5万人,基本形成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格局。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升学有通道

“大学生活真美好!”2013年,得益于广西启动的普通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李凤玲经校长实名推荐,被择优录取到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习,实现了“中职升本”的学业梦。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她开心地告诉记者,在校学习一年,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了,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充满了信心。

其实,像李凤玲这样的中职毕业生是幸运的。在2013年之前,如果不是作为社会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被录取,我区的中职生通过“3+2”“2+3”模式读完高职,基本意味着求学之路走到了尽头。之后,也只有很少的高职生能经过考试进入本科层次就读深造。

从2013年起,我区启动开展普通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首批安排4所本科院校采取自主招生方式,面向32所国家改革示范中职招收了近600名毕业生。

中职生圆大学梦!这一消息对正在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们来说,不失为一剂“强心针”。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2014年,我区将试点范围扩大至6所本科院校和全区中职学校,招生计划增加至2000名。扩大高职学生升读本科比例,今年安排“专升本”计划8100人,比2013年增加15.7%。

近年来,我区采取一系列举措,努力打破“断头教育”制约,着力搭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努力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升学和就业双重需求。

如今,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中职就读,5年后即可获得大专文凭;学生中职毕业后,考核合格后可以进入一所对口大学继续学习4年,毕业后可获得本科文凭……对于中职生来说,升学之路逐年拓宽,考本科、考硕士,甚至是考博士,都已不再是幻想。

而在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同时,职校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亦是关键。于是,一系列有力举措相继出台:

——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灵活用编用人方式,2009年以来,增核职业学校人员编制1.5万多名;

——建立4个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并依托高校、职业学校和企业组建了19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2008年以来,共培训中职各学科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近3万人次;

——采取4年一贯制本科、“3+2”模式及中职免费师范生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中职师资多样化培养模式。2014年起,我区计划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补充3000名专业课教师。

服务产业发展,就业有技能

“现在广西不是有了高铁吗?我们很看好这个行业,所以就算这次单招没通过,我们也会鼓励儿子报考柳铁职院的。”今年4月16日,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自主招生面试会上,覃先生正焦急地等待儿子面试出来。

当天,该校铁路交通运输相关专业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近4000名高三学生争夺540个录取名额,招生比例接近8∶1。

学生和家长为何如此蜂拥而至?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该校通过人才订单培养、专业和课程共建、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等合作方式,办出了行业特色,毕业生就业容易、收入可观,这正是学生和家长青睐的关键。

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岗位……可以看到,近年来,在我区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服务企业用人需求的过程中,“对接”一词已成为了贯穿其中的“关键词”。

如今,上职校,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看来,再也不是低人一等的选择。

据了解,全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6%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0%以上,近6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生180万人。

为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自治区教育、工信、水利、商务、农业、供销、农垦等部门主动推动建立了22个职教集团,参与的院校、企业等成员单位1000多家。通过职教集团,实现了职校间、校企间的全方位合作,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双赢。

更可喜的是,为对应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和10个新兴产业,我区规划建设450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调整设置202个中职专业和381个高职专业,覆盖中高职19个专业大类和三大产业,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就业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结构体系。

同时,我区还对应区域产业发展,建成了南宁首府、柳州工业、北部湾沿海、崇左国门等4个职教园区,目前入驻职业院校30所,在校生近20万人。近期,又启动实施职教园区拓展项目,全区14个市争相建设各具特色的职教园区。

实践证明,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对接”,有效实现了学生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触”,毕业生成了企业抢着要的“香饽饽”。如今,我区职业教育已成为新生劳动力顺利进入各行各业,成为技能就业、体面工作、快乐生活的主渠道。

新闻推荐

三十一年恩怨今化解

本报记者韦继川本报通讯员梁保俊“来,我们‘杀\’几局!”“好啊!”2月23日晚饭后,从六龙屯到六纳屯黄忠明家走亲戚的蒙伟成提议。于是,两个人下起了象棋,你来我往一直到夜深人静……这场看似再普通不过...

田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田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人生同样出彩 ——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