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田东新闻 > 正文

拨开百越古道历史迷雾

来源:广西日报 2013-08-01 18:2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天韵

■今日视点

说起古代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大部分人第一时间会想起著名的茶马古道。罕为人知的是,当年广西往西往南的重重大山里,还有一条作用不亚于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百越古道。今天的百越古道,早已被一条条现代化公路所覆盖,仅有断断续续一些青石板路淹没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百越古道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经过现今哪些地方?7月26日,在田东县举行的“百越古道文化品牌建设策划会”上,来自北京、云南、浙江和广西区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探讨——

1  众人踏出一条希望之道

千年古道上的马蹄声,渐渐清晰起来……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田东县陆续发掘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田东县博物馆馆长黄秋艳告诉记者:“先后在锅盖岭、大岭坡、南哈坡、北土岭等地发现了8座春秋战国墓葬,出土一批青铜时代遗物。这些墓葬的随葬品只有铜器、玉器两类,以铜器为主。出土的青铜器具有南方地域特色,如铜鼓、叉形器、曲刃一字格剑等。”

与此同时,广西民族大学教授范宏贵在多年实地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地的一些民族,竟然有着相似的语言和习俗,而且都拥有同一种独特的乐器——铜鼓。铜鼓是百越族先民最为神圣的图腾。由此他认为,分散在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各地的民族,是由一个祖宗——百越族群分化出来的。

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教授认为,百越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百越的分支比较多,在温州一带叫瓯越,到福建叫闽越,到广东叫南越,在广西叫骆越。经过漫长的岁月,一部分百越族与华夏民族融合交汇,成为汉族大家庭的一员,还有一部分发展成为中南地区的壮族、侗族等。“正是因为分支多,才叫百越”。

《汉书·地理志》曾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粤是指越族。“百”是多数、约数。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根据史书记载,我国现在的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福建、台湾、浙江、安徽、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当年都生活着百越族人。

范宏贵认为,如今,百越族的后裔分布非常广泛,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海南等省区,到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远至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广大地区,总人口将近一亿。

岭南地区的百越族先民,为了生存和繁衍,不断往外迁徙,逐渐形成了现在跨省、跨国的分布格局。迁徙过程,延续了几千年漫长时光。

“既然往南、往西南迁徙,它一定有一条路,那就和这条古道密切相关了。”范宏贵说。

百越族带着古老的语言、民族的图腾,向东,向南,向西,向北,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交流和碰撞。学者们把这条承载着百越族先民交流和发展、希望的通道,命名为百越古道。

关于百越古道的记载,在《岭外代答》出现之前,一直比较含糊。成书于1178年的《岭外代答》由南宋周去非所撰,记载了宋代岭南地区即今天两广一带的社会经济﹑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以及物产资源﹑山川﹑古迹等情况,成为民族历史研究非常重要的著作。

据《岭外代答》记载,当时的桂西地区,共有4条主要官道,连接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东南亚地区。书中反复出现一个颇为神秘的名字:横山寨。《岭外代答》卷三说:“中国通道南蛮,必由邕州横山寨。”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位于田东县城西南方向约5公里的一处遗址里,广西文物考古学家慢慢刮去表面尘土,一座旧城池初露峥嵘,残存的土城墙无语地述说着古城的历史。由于它地处田东县祥周百银村,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百银古城”。

2  横山寨在残垣断壁间现身

2011年,广西文物考古学家对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皇宋通宝”、“圣宋元宝”、“元丰通宝”、“熙宁通宝”等有宋代年号的铜钱。由此可证此为宋代城池遗址。

“后来又在其附近发现套叠在一起的60余个瓷碗。如此密集的瓷器出土,说明此处很有可能是瓷器销售店铺。”考古专家由此断定这里曾经是一个商贸交流中心,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横山寨。此后,这处遗址正式更名为“横山古寨”。

从考古资料图片中可见,整个横山寨遗址呈四方形。田东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解了古城的形貌:“遗址东、西、南、北四面均有古城墙遗址,城墙为泥土筑成,城墙底宽12米,现存残垣高约4米。古城东、南、北三面的城墙外均有护城河。东、北两面护城河为人工开挖,东面护城河与右江相通,南面护城河为右江天然屏障,西面城墙外有条宽约5米的小河成为天然护城河,与北面护城河相通,流入右江。从而形成了由护城河、天然河沟、右江河组成的护城屏障,显然专为军事防御所设。”

由于有了周去非关于道路的记载,因此有了古道更为明确的线路图。当时桂西地区的交通,已相当发达,由水路右江和陆路共同构建。第一条从今天田东到南宁。第二条是主干道,从田东延伸到缅甸。第三条从田东至贵州贞丰。第四条从田东经德保到越南。为何如此多的重要古道交汇点都在田东横山寨?

随着研究的深入,脉络逐渐清晰起来:当年,宋高宗赵构迫于金兵的猛烈攻势,退至杭州,恢复宋朝,是为南宋。

在南宋历史上,抗金成为最重要的任务。当时,最让朝廷感到头疼的是军中缺少战马。

“古时军队中大量使用的战马,都是西北陕西、甘肃和四川等地的大马。但是后来金人南下,阻断了通往西北的道路,这条贸易通道隔绝了。南宋偏安一方,战马没有了来源。当时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从西南地区运送战马,就是后人所说的‘广马\’,其实主要是‘大理马\’。”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研究员梁越说。

根据《岭外代答》记录,宋朝的横山寨,除了军事要塞功能外,另一个主要职责,就是征集西南地区有名的广马,供给南宋军队使用。

在南宋几百年间,每年的冬季,大理、云南、贵州的马匹经过几千里路劳顿,来到横山寨时已经很瘦了,于是贩马人把马脚捆住,喂每匹马大约两斤盐,然后放牧十几天,劳顿的瘦马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很快就变得肥壮起来,再经过百越古道,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抗金前线。

战马和货物的交易,让横山寨热闹起来。《岭外代答》卷五《邕州横山寨博易场》说:“蛮马之来,他货亦至”。横山寨因此成为一个相当规模的商贸中心。

横山寨曾有过怎样的繁华岁月?据村里老人回忆,今天的田东还有残留着马匹交易市集痕迹,在距百银村5公里的平马镇,就是当年马匹交易的场所。平马,即评马,是评价、判别马匹好坏的地方,镇名由此而来。如今平马镇有个上法村,“上法”在壮语中是铁匠的意思,应该就是当时锻造马掌、制造兵器的铁匠集中的地方。而马鞍的手工制作工艺一直保留至今。

由陆路和水路共同构建,形成了合理的道路网络,蜿蜒在岭南崇山峻岭之间,沿着这条经济和文化的走廊,中原文化、滇文化、岭南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在百越古道的交汇点横山寨留下了时光雕刻的历史沧桑痕迹。

横山寨的繁荣景象持续了300余年,最终被蒙古骑兵的铁蹄踏破。公元1259年,蒙古骑兵从茶马古道攻入横山寨,南宋横山寨的6万军兵与蒙古军奋勇激战,死伤惨重。一代名城被战火夷为平地,只留下如今的一片片断壁残垣。

横山寨从此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是百越古道仍旧存在。云桂高速铁路正紧锣密鼓修建,贯穿东西的南昆铁路也从这里通过。昔日的横山寨仍旧是今天的交通要道。百越古道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获得重生,将文化、经济、血缘;语言、货物、同根生的亲缘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

(配文图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3500家网店“热卖”芒果

本报田东讯(记者/徐顺东通讯员/韦文孟)“登录田东,下载芒果!”这曾是田东县果农的期望。今年田东芒果产量预计在8.2万吨,如今已到上市旺季,3500个淘宝网店“逐鹿”田东芒果市场,让果农乐开了花。7月15日...

田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拨开百越古道历史迷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