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层高的楼房,熊寿明老人每天下楼三四次去散步。
▲熊寿明老人向媒体记者讲述抗战经历。
抗战老兵熊寿明手捧志愿者赠送的牌匾。
本报记者 朱新韬 文/图
今年已98岁高龄的熊寿明老人,在他身上至今仍保留着军人的气质。年轻时,熊寿明曾参加过昆仑关高峰隘阻击战、长沙会战和滇西松山战役。虽然现在他年事已高,身体羸弱,声音沙哑,但是老人每天坚持独自下楼三四趟散步锻炼身体。
日前,记者来到衡阳路一幢普通的民宅内拜访熊寿明老人,回忆起当年那段烽火岁月,老人禁不住义愤填膺。“熊老,当年您为什么参加抗战?”面对记者提问。熊寿明老人掷地有声地回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抗战救国,不愿当亡国奴。”
1
国难当头:放弃理想投笔从戎
熊寿明老人是江西人,五六岁时随做裁缝生意的父母一路南下来到广西,便从此选择在南宁生活。抗战前夕,他是南宁高中的一名学生。
“年轻时,我一直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然而,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抱着当兵打仗、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熊寿明毅然决然报考了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成为黄埔14期的学生。
“国家遭到侵略者践踏,人民正遭受炮火苦难,当时连家都快保不住了,我们讲理想还有什么用?”熊寿明老人说,他毅然决定放弃理想,投笔从戎。因为抗战需要,黄埔14期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由4年压缩成2年,学生们都提前毕业投身到抗日战场。
1939年,熊寿明从军校毕业后没来得及回家,就直接奔赴昆仑关,成为国民革命军四十六军170师的一员。当时,有情报称,日军将从广西沿海一带登陆,新兵熊寿明被派往前线侦察敌情。
1939年11月15日凌晨,日军在企沙镇疏鲁一带(现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登陆,遭到中国军队一个排的兵力狙击。但中国军队最终因寡不敌众,全排士兵在战场上壮烈为国捐躯。
1939年11月15日和16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钦州湾等多处登陆后,陆续攻占钦州、防城港,又以一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的兵力沿邕钦公路继续向北侵犯,欲占领南宁。熊寿明将侦察到的敌情连夜骑马赶回南宁汇报。不久后,著名的昆仑关战役打响。
昆仑关战役是抗日战争大型战役之一,也是桂南会战国民革命军投入战力最强的一场战役。昆仑关距离南宁市50公里,是南宁市的门户和屏障,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被历代军事家所重视,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记载,1939年1月到8月,日军先后侵占了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岛、汕头、深圳等地,中国只剩下西南几条国际交通线,桂南的战略地位凸显。而南宁位于桂越公路上中国境内的终点,并扼守西部云南境内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处于防御前沿。日军侵占桂南,欲实现对中国的彻底封锁。
2
热血男儿:辗转沙场浴血奋战
“昆仑关和高峰隘是最关键的两个关口,一旦这两个地方失守,日军就会直达柳州,并打过贵阳,长驱直入进入重庆后方……”熊寿明回忆说。因此,中国军队决定死守高峰隘。当时,作为传令员的熊寿明刚到508团,日军就打上来了,满腔热血的他即刻投入了战斗。
“子弹从我们头顶擦过的声音一辈子都忘不了。”熊寿明回忆说,“敌人的飞机飞得很低,他们瞄准我们,幸好子弹从我们身边扫射而过。”
“相比起来,敌人有飞机、重炮,我们的装备落后且笨重,一支枪有约4公斤重,再加上弹夹,每个作战士兵身上负重十几公斤,打仗有生命危险,但是为国作战,死都光荣。”熊寿明说。
经过几个月的争夺厮杀,昆仑关战役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但是损失也很惨重,尸骨漫山遍野……
昆仑关大捷后,熊寿明又随部队先后到柳州、衡阳一带参加长沙会战阻击战;1942年他又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15团12连连长,在云南腾冲参加了松山战役。在腾冲攻打松山,最令他印象深刻,“那天晚上下着雨,我带士兵乘坐橡皮艇,花一个多小时渡江才到松山脚下,我们棉衣当雨衣,身上全湿透了。当时,我们负责攻打敌人碉堡,战斗很激烈。事后才发现一颗子弹穿过我的裤脚,留下了两个洞。”熊寿明回忆说。
3
老人期待: 想目睹抗战纪念盛况
战乱不仅使熊寿明一家颠沛流离,也让他对家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在熊寿明离家作战期间,他的家人为躲避日本侵略军,逃到广西田东县。一次外出买菜,他的父亲遇到日本敌机轰炸,受到惊吓加上感染恶性疟疾,不久后不幸去世。熊寿明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在行军路上接到家书才得知父亲死讯。
“1945年,我们在松山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把枪举过头顶大声欢呼。”回想起当年的情形,熊寿明感慨万千。
新中国成立后,熊寿明离开云南回到故土南宁。每年清明,或是路经昆仑关,他几乎都要到曾经作战的地方祭拜缅怀战友,“青山埋忠骨,袍泽寄哀思”,这是熊寿明为英勇牺牲的战友们题的词。
如今,熊寿明已由当年的精壮小伙,变成一个耄耋老者。但是他仍十分关注国家大事。看电视,熊寿明老人只看《新闻联播》,其他电视剧都不喜欢看,熊老每年还订有《参考消息》,读书看报连眼镜都不用戴。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届时,在北京首都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熊寿明说他期待能通过电视转播目睹活动的盛况。对于抗战经历,熊寿明老人说自己从来都没有感到过后悔,“关键时刻年轻人不出来谁出来?”。
老兵档案:熊寿明,生于1917年3月16日。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正在南宁上高中的他,立志报效国家,20岁毅然投笔从戎,并于1937年考入了黄埔军校南宁分校。1939年毕业后分配至桂军46军170师参谋处任见习官,期间参加了多次战役。1942年进入云南编入中国远征军,在卫立煌长官部直属15团12连任少校连长,参与攻打松山主峰子高地的战斗。
新闻推荐
“真是感谢法院,感谢法官,帮我追回了被骗的购地款。”12月16日,当申请执行人韦某从田东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手中领到46000元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12年,韦某经人介绍得知农某等人在田东县...
田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田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