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田东新闻 > 正文

点燃文化火种 唤醒乡土记忆 ——广西推行民族传统织绣培训计划

来源:广西日报 2016-07-14 21:4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秦 雯 文/图

7月6日,41名来自贫困村的家庭妇女聚集贺州黄姚古镇,集中进行为期3个月的免费织绣培训。这是2012年我区启动“广西民族传统织绣培训计划”以来又一次文化技能扶贫的大动作。以文化为支点,力推***;以织绣为重点,传承民族技艺。4年来,培训班在那坡、桂平、富川等地开展,以“政府+公司+村寨+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将村落变成就业基地,将农妇培养成绣女,传承技艺,唤醒记忆,开启壮乡织绣文化的一片新天地……

1

一根针 绣出美丽人生

“把线头那分一下,更细更好穿。”一身壮族传统服饰的周建江手把手地教来自黄姚镇凤立村的学员穿针引线。4年前,她还是百色市田东县作登瑶族乡石湾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4年后,已是广西民间工艺刺绣类高级工艺师的她成为这次黄姚培训班的讲师。

“参加织绣培训改变了我的命运。”回想起2012年的那次选择,周建江感慨万千。群山环抱的石湾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村民们靠在石缝地种玉米维持生计。“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分平,群众困难多”,是当地流传的歌谣。要致富没出路,外出打工又放不下家中老小,是当年的周建江面临的困境,“通知说免费培训,我想着不花钱都能学到一门手艺就报名了。”

那是广西民族传统织绣培训计划在田东举办的第一期培训班,当地40多名妇女参加,3个月培训期,坚持下来的只有十几人。周建江的耐心细致让她在首批绣女中脱颖而出。培训结束后不到两个月,她的绣品就被公司收购。拿着第一笔赚到的百来元钱,她更坚定了继续学习的信心,拜师学艺,苦练针法,她终于凭借出色的技艺走出了大山……

参加此次黄姚培训班的41名学员来自周边凤立等四个贫困村。掌握一技之长,在家挣钱补贴家用是这些农村妇女参加培训的初衷。凤立村妇女主任、培训班班长黎洪兰告诉记者,招收学员的通知发到村里后,好多姐妹都想参加,“我们可以用双手勤劳致富,又能把老祖宗的文化传下去。”尽管拿惯农具的手捏起绣花针还有些不顺,但黎洪兰和她的姐妹们对生活充满憧憬。

据了解,由自治区文化厅主导,广西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等承办的广西民族传统织绣培训计划,于2012年启动,至今已有数百名农村妇女参加了培训。织绣培训计划每年选定一个贫困村作为培训基地,向学员传授广西民族传统织绣技艺,联合文化企业长期向村民下单回收织绣半成品,加工成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推广销售。同时重点培养织绣骨干,成为当地特色旅游发展和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的主力军,激发更多民众参与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与“推广性传承”。

2

一条线 牵起桂绣文化

壮锦、瑶绣和苗绣,是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因图案精美、工艺精湛而被誉为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化石”。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文化瑰宝逐渐衰退,民族传统织绣工艺被人们渐渐遗忘……保护与传承指尖上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是织绣计划的另一个主要目的。

广西民族传统织绣培训计划以“桂绣”为培训内容,2014年被列入国家特色产品重点项目的“桂绣”,吸取并融合了壮族、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等广西世居民族的传统刺绣技艺,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表现广西独特的山水文化、民族文化、边关文化和海洋文化。

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会长贺卡近年来走遍了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少数民族村寨,深感懂得民族织绣的艺人越来越少,“织绣计划是一项接地气的文化工程,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转化为都市消费的文化产品,既能改善农村妇女的生活,又可以培养民族织绣文化传承人”。

以手工者生活节奏为基础的织绣计划,不仅顺应市场需求,也在静静地传承着民族文化。28岁的壮族姑娘黄月茂来自百色市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三陇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作、微薄的收入,让她渴望通过织绣培训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今技术熟练的她,每个月通过绣制工艺品,能挣近两千元。“我学了织绣才知道,我们衣服上的蝴蝶、太阳等图案,都有特定的意义和情感。”黄月茂说,如今乡村旅游正在兴起,刺绣工艺品供不应求,“希望自己能在村里开一个刺绣培训班,带动更多村民学习刺绣。”

3

一片情 寄予广阔天地

民族手工艺失传与妇儿老弱留守农村是当前常见的社会问题,组织织绣培训班,让留守妇女学习本民族织绣工艺,在既可照料老人和孩子的同时,又可依靠织绣手工技艺实现就业增收,还能保护、传承和发展当地的织绣技艺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能满足游客对民族手工艺品的消费需求……这样“一举三得”的计划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

首先是经费问题。由于是免费培训,而且为了吸引更多村民参与,还要在学员脱产学习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一方之力显然不足。在自治区文化厅牵头下,广西博物馆负责课程设计和邀请讲师,有关企业负责筹集经费或者出资,采用“政府+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形式,多渠道整合资源。

其次是产品设计销售问题。广西博物馆从馆藏名家名画切入,结合“桂绣”技法,设计推出独特的民族工艺品,刘三姐画像、徐悲鸿奔马、石涛画作“变身”一幅幅精美的绣品,夺人眼球。负责产品销售的金壮锦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将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有效地利用到时尚创意设计中,紧扣生活细节,才能实现以文化传承为基础的市场发展。

文化力量其实就是经济力量,也是扶贫力量,而文化扶贫要推广的不仅是单个项目或者模式,更重要的是理念。4年来,一批批从培训班走出的学员,有的成长为工艺师,走出大山;有的掌握技能后为家庭增收,改善了生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期织绣班的培训时间是3个月,但在此之后,磨练技能、创造作品、进入市场、打开销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贺卡表示:“不管她们的作品何时能够进入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一直陪伴在她们身旁。姐妹们,坚持,坚持,一定能够改变!”

新闻推荐

田东今年誓摘贫困帽

本报田东讯(记者/曾永联通讯员/韦文孟)今年,田东县是广西唯一要脱摘国定贫困县帽子的县份。如今,距离年底仅剩5个多月时间,该县全力冲刺,奋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加大筹融资工作与项目建设力度。该县加...

田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田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点燃文化火种 唤醒乡土记忆 ——广西推行民族传统织绣培训计划)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