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柳丹
“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田林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百色起义的精神。
面对一直盖在革命老区头上的“老少边山穷”,该县没有退缩,而是铆足了干劲,紧扣具体县情,以生态经济特色产业区为主要抓手,以“一飞冲天”之势,全面发力,工业和农业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今的田林,已是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春意盎然: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以大山为主的田林全县总面积5577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是广西区域面积最大的县,从最远的乡镇往返县城需要近10个小时,而从田林县城到首府南宁市却只需3个多小时,典型的“地广人稀”。
面对县情,田林创新思路、下苦功夫,坚定走具有自身特色发展道路。
——以战略性思维主攻工业,实现工业大发展。
田林拥有高达76%的森林覆盖率和丰富的土地及水资源,这是发展林浆纸业和水电业的一个天生优势。以资源优势为依托,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之路,是田林一直以来谋求发展的重点。
拥有年产12万吨高级新闻纸规模的广西劲达兴纸业有限公司,便是这一思路的成功典范。如今,公司的产能已位居全国同行企业第7位。为了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公司投资7.5亿元建立林纸基地,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香港力信集团等10多家公司,采取租地、联营、集体、个人开发山地等方式,以每年10万亩以上的规模大量植树造林,现在新建林纸基地造林已达80多万亩。
对丰富水能资源的开发,田林也有一番想法,除了传统的发展水上养殖外,当务之急是全力推进境内10多个水电站建设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全部竣工投产,届时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将达50万千瓦时以上,税收贡献将过亿元。
——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
田林把工业化发展的一些重要元素引入农业和农村,就像工业盯住市场办企业、抓项目一样,通过企业、项目为载体,把农民和市场联系起来。
田林特色农产品八渡笋,就是这样打出名号的。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异地扶贫安置,在六隆镇种植20多万亩八渡笋竹林,把竹林承包给移民,对竹林、竹笋进行管护、初加工;随后由引进的台湾山弘公司回收笋片进行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如今,八渡笋不仅畅销广西,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打入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每年中国出口日本的竹笋制品中,来自田林的八渡笋占到了四分之一。笋子有销路又卖得好价钱,农户心里喜滋滋的,粗略计算,单种笋一项,每户年均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0万元。
除八渡笋外,近年来,田林还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围绕主导产业,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创名牌,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培育壮大了红枫淀粉厂、桐油厂等农业龙头企业,以此带动油桐、油茶、烤烟、桑叶、水果、八角、肉牛等加工业产业链条的延伸,致力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打算到南宁开一个‘田林县农业生态系列产品新闻发布会\’,让田林的好东西传到外面去!”这是田林县委书记龙宗福今年最大的心愿。
2009年1至9月,田林县生产总值累计完成9.63亿元,财政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6.1%、13.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增幅达到了历史性的116%,经济发展后劲足。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86亿元,同比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并捧回了当年的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奖。
春风送暖:农情民意其乐融融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田林正以实际行动身体力行着。
这些天,潞城瑶族乡平板村渭拉屯的农民逢人便夸“农情乡解”好。原来是屯里的梁云与潘英明闹了12年的水田纠纷案,在该活动的调解下得到圆满解决,村民拍手称快。
而在这之前,这样温馨的场面已在田林各乡镇上演:六隆镇小榄村怀屯与中屯村平寨屯的群众代表在《土地纠纷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握手言和,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纠纷;旧州镇平满村平角屯、者树屯的代表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协商,16年的土地租金分配纠纷迎刃而解……
这是田林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创举。
通过“农情乡解”活动,建立县、乡、村、屯、户五级信访服务全覆盖体系,搭建起一个从最基层可以逐级向上反映问题的平台,让群众冤有处伸、苦有处诉、事有人管、难有人解。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个体系,偏远地区的纠纷可直接就地调解。现在,这项活动已经作为一个成功经验,向全区推广。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话说广西的林权改革看百色,百色的林权改革看田林,田林的林权改革看那度。田林的林权改革工作力度之大,从那度村可见一斑。
50岁的那度村村民秦家业,林权改革后分到了40多亩公益林,加上自己承包种植马尾松、杉木的35亩山地,他现在经营着近80亩的林地,掐指一算收入,那可是不小的一笔。对于手里拥有林权的山林,秦家业思量着“是否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和本家实际,进行灵活运用。”怎样一个“灵活”法?就是拥有林权的山林可以自由经营、流转,做生意或建新房需要资金还可以此抵押贷款,一举多得。林权改革后,农民得到了实惠,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提高,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田林没有一丝懈怠。
要致富,先修路。从2007年开始,田林多方筹集各类涉农资金1.89亿元,实施“乡乡通油路”大会战,突出抓好农村公路、危房改造、人畜饮水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交通、文教、卫生、住房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在乐里镇新建村平旺新屯,村民们正利用冬闲田种植反季节蔬菜,紫色的茄子、尖尖的青椒、脆生的菜花正源源不断地往县城的市场里运。
通水、通电、通路,平旺屯的农民心里不知道有多踏实,出产的瓜果蔬菜一下地就可以直接送往城里的农贸市场卖出好价钱。通过“菜-稻-菜”的种养模式,平旺屯成了小有名气的小康示范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顺东本报实习生万湘之本报通讯员农正海“如果给你5万块钱,你们想用来做什么?”“我肯定用来扩大我的养殖规模!”、“我想办法再弄几亩地!”、“增加竹子种植面积!”3月中下旬,在...
田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