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田林讯(记者/徐顺东通讯员/甘天龙)立夏前后,田林县壮乡瑶岭中,一支支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科学指导农民开展农作物种植、护理、低改等,一派忙碌景象。
“个头更壮,单产上来了,价格也好。”在六隆镇门屯村,贫困户姚茂甲看好低改后的八渡笋行情,更加认可当地政府组织开展的“科技助脱贫”行动。
上世纪90年代,门屯村规模种植了7600亩八渡笋,近年来因品种退化,产量低、效益差。为改变这一现状,村支书林志念主动联系了科技特派员。前年,科技特派员进驻门屯村指导工作。“通过低产林改造,八渡笋亩产值翻了两番。”林志念表示,如今八渡笋再次成为村里脱贫主导产业。
近年来,该县培训了7261名懂种养的“土专家”。他们活跃在5577平方公里的脱贫攻坚一线,为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排忧解难。
者苗乡满山遍野的油茶林全靠“人种天养”,效益不高。2016年,该乡渭龙村渭情屯贫困户陆德明采纳农技特派员建议,对自家15亩老油茶树进行低产林改造,并加强林间管护,去年油茶收入达5万元,实现了脱贫出列,他家旧房屋也装修一新。
为办好田间地头科技讲堂,该县统筹安排“土专家”适时做好贫困户、种养大户的农科技术跟踪服务,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果园以及乡镇办的“农家课堂”给群众“传经送宝”。他们提供果树剪枝、施肥、杀虫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深受群众欢迎。
杨丽霞是该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的一名农技特派员,为了方便服务群众,向养殖大户、贫困户公开自己手机号码,建立手机微信群、QQ群,随时随地为群众答疑解惑和上门服务,被养殖大户、贫困户亲切地称为“兽医110”。
打造品牌是农技特派员的又一工作重心。利周瑶族乡在县畜牧水产部门安排的农技特派员协助下,成功申请注册“利周清水鸭”商标,设计制作了专门的防伪标识——清水鸭脚环,使戴上防伪标识的利周清水鸭保证了质量,提升了市价。目前,该县还创立了“菊团胜业”“城鑫丰农”“瑯八土”“桂健园”“桂宏泉”“鑫磊永丰”等农业商标品牌,通过县内66家电商的配合营销,依靠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收益大幅增加。
农科特派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赚。目前该县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达面积8.5万亩,家禽养殖出栏325.5万羽,牲畜出栏15.59万头(只),以杉、油茶、糖料蔗、猪、鸡、笋、芒果为主的“5+2”产业在贫困户中的覆盖率达92.38%。
新闻推荐
本报田林讯4月13日上午,在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囊老村囊老屯,10多位群众正在房前屋后清扫垃圾,有的整理门前堆放的杂物,有的...
田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