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段山路难行,李世高只好步行投递。
本报讯28年来,会宁县草滩乡乡邮员李世高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付诸于会宁草滩、土高两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累计行程57万公里,几乎可绕地球赤道15圈。他尽心尽责,投递出了132万余件邮件没出过差错事故;他服务周到,乐于助人,在赢得当地老百姓欢迎的同时,也在今年5月赢得了白银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乡村“信使”青春的坚守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对于现年49岁的李世高来说,犹如他的乡村信使之路。28年一路走来,竟成了他这一辈子再也不愿割舍的选择和坚守。
1984年,20岁刚刚出头的李世高有幸成为会宁县邮政局的一名投递员,承担起了土高全乡和草滩部分乡村共54个村社2000多户人的邮件投递工作。这里人口稀少,居住分散,投递难度大,历来被县局视为投递的“老大难”。但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李世高,内心却充满了激动与喜悦。每日里将局里来的邮件认真对照清点、分类、汇总后,就会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及时投递到客户手中。让李世高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仅没有被又苦又累的投递工作所吓倒,反而一晃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也搭了进去。直到2000年李世高自费买了一辆摩托车送信时,他才发现自己确实已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了这一行。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03年,李世高被任命为草滩邮电所所长并兼原有工作。28年来,李世高累计行程57万公里,几乎可绕地球赤道15圈。他投递出的132万余件邮件也没出过差错事故。
全情投入散发光与热
翻开会宁县邮政局里的考勤记录,28年来,李世高风雨无阻,每年出勤都在三百天以上。他从未耽误过一个邮班,也从没丢一个点,而是准确无误地将一封封信件、一份份报刊及时送到订户手中。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每年都有摔伤和耳、手、脚冻伤的情况,但他却从来没有请假休息、中止过投递工作。每逢雨雪天气,他宁愿自己浑身被淋透,也决不让递件受湿受潮;在开展投递工作前,李世高总是先把所要投递的报纸杂志上党的富民政策、民生信息、致富消息浏览一遍,然后在投递过程中向群众进行宣传。在投递工作中,李世高还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信”、“死信”,但他从不照章批退,而是不怕麻烦,想方设法查找收信人,使“死信复活”。遇到客户家没人,他就打电话联系。经同意后,才将邮件交给代收人,并反复叮嘱不要丢失和损坏。
由于李世高投递及时准确,服务热情周到,赢得了乡村群众的信赖。草滩、土高两乡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寄信、汇款、取包裹或购买一些日用品,常常要翻山越岭,往返几十里山路,耽误一天的农活。对于老年人来说,出门办事,更是犯愁作难。李世高担任乡邮员以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情地为需要帮助的乡亲们“义务”承揽了代邮、代汇、代取、送包、送汇和揽收各种邮件工作。至于给不识字的人念信、写信那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因捎办的东西太多,李世高也会分几次驮带。
苦乐岁月忠诚写华章
24日中午,记者联系到李世高的时候,他正骑着自己2008年购买的第二辆摩托车在乡间崎岖的山路上重复着他这28年来一直重复的投递工作。虽然现在每月只拿着一千多元的工资,但谈起自己的感受,李世高显现出来的却是更多的快乐和喜爱。
李世高说,自己干投递工作已经28年了,虽然工资现在也涨到了千元以上,但对于供养两个学生上学的农村家庭来说,这点收入的确不能满足家庭正常开支。除了自己的工资外,家中唯有妻子务农贴补家用。看到自己这么忙、累,不仅没时间在家帮忙务农,而且每月还要为摩托车搭300多元的燃料费,妻子曾经抱怨他说,哪怕出去在工地打工的收入也比他投递收入强。但看到他这么多年这么热爱这个职业,妻子和孩子也就慢慢理解了他,继而开始支持他。付出总有回报,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会宁县邮政系统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全省百名优秀投递员。今年5月份,他光荣地被评为白银市“劳动模范”,受到了白银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胸前佩戴大红花的李世高在领奖后高兴地说,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更大的热情和努力投入,使自己的投递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我们似乎看到,在李世高每天重复的山路上,有一颗对邮政事业坚守的承诺和那一身永不褪色的邮政绿色……
新闻推荐
甘肃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增至 10亿今年甘肃省预计新增贷款人数9万人
本报讯昨天,甘肃省学生资助工作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张光明主任一行专程从北京赶来出席了会议。,贷款额度新增到10亿元。据...
会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