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孜孜不倦同学们课间讨论问题。
孜孜不倦学生晚上在宿舍复习。
孜孜不倦校园内认真复习的学生。
孜孜不倦
条件艰苦张宗刚利用空闲时间洗衣服。
条件艰苦张宗刚的午饭很简单。
2002年,经甘肃省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批准,会宁一中“宏志班”开班,到现在已经培养了七届毕业生,高考二本升学率为100%,重点率为92%,在全国中学生各学科竞赛中,累计有97人荣获国家一、二、三等奖,有14人考入清华、北大,280多名学生考入全国名牌重点大学。
5月6日,距离高考还有31天,甘肃会宁一中,晚上9时40分,高三年级宏志班的张宗刚回到学校附近的租住屋里,简单地洗漱后便上床休息。他要保证睡眠,第二天才能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一天的学习中去。
4月份的摸底考试张宗刚考了近630分,虽然拿到了全年级第二名,但仍然没有达到张宗刚自己的要求。在外人看来,张宗刚已经很优秀了,在他高一的时候,爷爷和母亲在一周之内先后离开了他,失去亲人的巨大伤痛不管是谁在短时间内都是难以平复的。哥哥也因此大受打击没有考上大学,去了西安打工,刚上高一的他成了家中唯一的希望。因为在会宁这个地方,考上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
爷爷和母亲去世后,父亲从乡下搬到了一百多公里外的会宁县城,租了一间不到7平方米的房子,负责张宗刚的饮食起居。但每学期1000多元的房租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负重而行,当记者问及张宗刚,如果考上他梦想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后,面对巨额的学费怎么办时,张宗刚低着头半天不说话,最终只坚定地告诉记者:“我一定要上大学!”
和张宗刚一样的贫困学生在宏志班里有很多,随着高考临近,孩子们都是早上5时30分起床,晚上10时休息,可以说从睁开眼开始就在复习功课,除了吃饭、上厕所,他们不会浪费一分钟。
文/图 本报记者 党运
新闻推荐
收件人“失踪” 记者调查此人曾因变卖爱心物资被本报曝光 18箱爱心包裹在兰寻找受捐人
堆放在物流公司内的爱心物资。本报记者 房毅 摄 本报讯(记者王钊 张学江) 5月20日上午,中铁物流甘肃总公司负责人胡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称,一批从湖南长沙寄往会宁县的爱心物资在运...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