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党部 孙芳芳
时下,无论是走进会宁县侯家川镇的沙沟河养殖小区还是涧滩河养殖小区又或泰康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所到之处乌鸡孵化、养殖、销售、饲料加工已然形成规模,形成气候。而在“侯川乌鸡”特色品牌的推动下,当地草畜产业在该镇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步显现,比重不断增加。可以说“侯川乌鸡”在鼓起老百姓腰包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全镇草畜产业的发展。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镇乌鸡养殖户90户,饲养量达30万只。紫花苜蓿及饲草面积达到3.04万亩,户均达到10亩;新建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3个,肉牛养殖小区1个,养鸡小区1个,新建规模化家庭养殖户170户。牛、羊、鸡、猪饲养量分别达到8000头、4.7万只、25100头和60万只。2014年底,侯家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0元,其中养殖业增收渠道人均纯收入达到1311元,占总人均纯收入的30%;草产业增收渠道人均纯收入达到611元,占总人均纯收入的14%。全镇草畜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并举、种养加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格局。
——瞄准发展目标,加大特色养殖带动力度。养殖业是侯家川镇的特色支柱产业,特别是乌鸡养殖,投入少、成本低、见效快,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全镇瞄准这一市场,邀请县农技人员加强养殖技术培训,不断争取上级对口部门项目资金和金融信贷贴息,在侯川村支部书记张海荣的带动下,以“三带动四帮扶”工作机制为载体,有效解决了想发展养殖而无启动资金农户的困难,激发了农户的信心,全镇以乌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在全镇迅速崛起。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草畜产业发展水平。为了全面实施“超常发展,建设侯川”的经济发展战略,该镇适时调整了农业内部种植结构,不断扩大饲草种植面积,走 “广种草、舍饲养、小群体、大规模、调结构、改畜种”的发展路子,大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让全镇草畜产业步入 “粮多-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轨道。
——培育养殖大户,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为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镇村两级进一步深化对镇情、村情的再认识,坚持在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方面狠下工夫,以培育扶持养殖大户为重点,以推广舍饲养殖、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治技术为关键,充分发挥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政府推动、公司牵动、能人带动,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促进特色养殖发展规模。截至目前,全镇共注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43个,其中有22个完成了会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的创建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乌鸡特色养殖业。侯家川镇党委、政府在省、市、县关于发展草畜产业“扩张数量、提升质量、做大产业、富民强镇”的总体要求下,适时提出了关于乌鸡从孵化、养殖、加工、销售的一个整体产业链的升级,并提出通过“培育龙头企业,组建合作组织,强化市场营销,加强信息服务”,发展壮大乌鸡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及奋斗目标,到2016年,全镇乌(蛋)鸡养殖要增加到150万只,建成规模养殖小区6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00户,其中蛋鸡千只以上的养殖规模户300户。全镇畜禽规模化饲养比重达60%,良种率达到95%,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比重分别达到80%、50%、2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动物产地检疫率和屠宰率均达到100%,肉、蛋总产量分别实现4200吨、10000吨,农民人均纯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达到40%以上。
新闻推荐
打响“6873”交通突破行动公路建设第一炮 ——省交建集团承担的两当至徽县高速公路、平凉西至界石铺公路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
本报通讯员马俊6月29日上午,在陇南市两当县、静宁县八里镇,伴随着隧道掘进、危桥拆除现场施工机械的轰鸣声,由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国道316线两当至徽县高速公路、国道312线平凉西至界石铺...
会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