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党部孙芳芳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会宁县太平店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镇干群自我加压,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把发展作为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打基础、兴科技、调结构,全镇处处呈现出风清气正、人和业兴的崭新风貌。特别是自“双联”帮扶行动的开展和“***”的实施,犹如一股源头活水为太平店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双联”行动联出新气象
在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太平店镇按照“两大”要求,围绕“六大”任务,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 2014年该镇整合各类资金126.96万元。其中,省扶贫办协调组织大山川村干部、致富能手去张掖市考察学习蔬菜种植;为大山川村帮建高架镀锌塑料大棚18座,投资20万元;为大山川村硬化道路1.1公里,50万元。白银市残联,投资20万元,重点用于帮扶村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投资10万元,用于组织镇村干部、致富能人、农民技术员外出考察学习和开展科学技术培训。白银市安检局,出资4000元培训费,用于培训农民实用技术。靖远师范学校,在金堂村发展苹果种植100亩,投资4万元;组织学校师生走进金堂村和太平中学开展慰问演出活动。白银市侨联,出资2000元培训费,用于培训农民实用技术;为大山川小学捐赠桌椅85套,折资1.36万元;组织开展科技大篷车进学校活动。白银市供电公司,协调落实大山川村、万坪村变压器各1台,共20万元;会宁县农电局出资7000元,组织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到临洮新添镇、安定区内官镇考察学习先进种植经验。
抢抓机遇聚力促发展
太平店镇是会宁县东南部干旱区典型的贫困镇。目前全镇仍有5个贫困村1291户,5690人,占总人口的30.2%,扶贫任务量大面宽。如何让广大贫困群众彻底甩掉“穷帽子”?新一轮扶贫开发特别是国家和省上作出全面实施***重大决策部署以来,会宁县太平店镇抢抓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政策机遇,结合县委、县政府“111122”农业产业和“111245”农村基础设施两大提升工程,在基础设施、富民产业、金融支持等方面聚焦发力,着力推进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深度融合,扶贫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据了解,在基础设施改善上,该镇对于5个贫困村进行项目倾斜,实施项目建设和扶贫攻坚相结合,争取项目最大程度整合到贫困村、贫困户,整合各类资金4387.3万元,实施道路硬化工程36.2公里,受益人群1328户5868人。2015年年底实现贫困村,村村通水泥硬化路,解决贫困村群众出行难题。充分利用贫困村现有塘坝蓄水资源,建成200方高位水池3座,并配套建设滴灌工程,为规划中的2000亩高效滴灌农业提供供水保障,受益贫困户496户。实施农网改造项目,实现贫困村农网改造全覆盖。落实机整梯田及小流域治理6500亩,受益贫困户839户3346人。实施危旧房改造160户,改善贫困村贫困户住宿条件。在产业培育上,带动贫困村发展经济效益高的露天蔬菜、蔬菜大棚、中药材种植、林果种植,引导贫困户户均种植1亩露天蔬菜,1亩中药材,1亩苹果树,逐步探索建立以农民惠农折子为抵押物,每户贷款1.5万元,户均发展10只基础母羊,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努力做到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全覆盖。此外,注重发展劳务产业,实现户均输出一个劳务人员,使劳务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例达到19%左右。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刘旺喜谢东芹10月8日,笔者来到会宁县中川镇高庙村。一座座整齐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钻进大棚,村民张福林和他的妻子正在摘辣椒,他告诉笔者,种辣椒要比种地膜玉米好得多,一个半亩地棚收入5000...
会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