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党部 孙芳芳
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结构调整了,村容村貌美化了,干群关系融洽了,致富技能提升了,村民收入增加了。如今,走进会宁县中川镇,看路路通,看村村新。今年以来,中川镇党委、镇政府在会宁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双联各帮扶单位的真帮真扶下,全镇认真贯彻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提升两大工程建设,通过深化双联行动,将双联力量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全力推动了中川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中川镇位于会宁县城南部,总流域面积138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3公里。全镇有10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3910户16812人。耕地面积73387亩,其中梯田6万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56元,较上年增长14.8%。全镇有中川、老鸦、三岘、糜岔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847户411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4.4%。2015年,根据***工作要求,该镇对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联系的贫困户做了统一调整,239名市县干部联系帮扶全镇847户贫困户4110名贫困人口。市农牧局和行政审批中心的县级干部每人联系5户,其他干部每人联系3户;县委党校、交通局和镇干部每人联系3-4户,做到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全覆盖。各帮扶单位把双联行动和***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开展了深入全面的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和发动群众工作,充分调动了帮扶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以双联行动为载体,破解难题惠民生
发挥“双联”作用促进***。在双联行动中,各帮扶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实际,发挥专长,突出重点,力所能及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使“双联”帮扶不断深化。一是智力扶贫。市农牧局针对该镇农民科技素质低的短板,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三年来举办种养殖业培训班50多次,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发放种养殖业实用书籍10000多册,提高农民的创业就业能力。二是产业扶贫。2013年,市行政审批中心协调市县扶贫部门为联系村糜岔村帮扶养殖资金5万元;2014年,市农牧局安排产业帮扶资金10万元,对梁堡、高陵、大墩、老鸦等7个联系村的62个贫困家庭进行产业扶持,2015年,市农牧局安排产业帮扶资金20万元,用于所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这种针对性的帮扶,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增强联系户的“造血”功能。三是结对扶贫。市行政审批中心联系爱心企业北京罗麦科技有限公司为与中川中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为中川中学捐赠课桌800套,电脑50台,建立罗麦电教室1间。2013年各级帮扶单位为全镇329名6-36个月儿童捐赠营养包329个,筹措资金3.29万元。
以***为抓手,多元扶贫摘穷帽
泥泞不堪的村道被水泥沥青路取代,贫困农民通过易地搬迁工程住进了整洁靓丽的新居……这不仅体现了中川镇***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展现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生动画卷。2015年,中川镇的脱贫目标是425户2070人,其中中川村脱贫275户1379人,贫困面降到7%以下,实现整村脱贫。三岘和糜岔村2016年脱贫,老鸦村到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各村根据脱贫目标,因户施策,制定了脱贫致富作战图,倒排了时间表,分阶段实现精准脱贫。
中川镇中川村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新增的双联扶贫点,该村自然条件严酷,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吃水、上学、就医、行路难等问题长期制约当地发展,2015年全村共确定贫困户308户1557人,贫困面为60%。为了加快脱贫进程,王三运亲自深入该村调研了解双联***工作。针对居住条件恶劣,自然资源匮乏,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现状,中川村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根据全村308户贫困户的发展现状,因户因人施策,按照“1+N”产业增收措施,确定“3个100”的发展思路,确保贫困户致富产业全覆盖。
按照“不脱贫不脱钩,不实现小康不罢休”的目标要求,在精准帮扶工作中,中川镇通过对全镇4个贫困村和847户贫困户分别与双联单位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确定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贫困户双联干部全覆盖。经过市、县的大力协调支持,全镇今年已敲定项目资金5722万元,其中4个贫困村3584万元,占63%。至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川区村自来水入社任务,新修梯田1.2万亩,硬化道路24.12公里,农网改造230户,危房改造186户,新建易地扶贫搬迁点2处124户。在产业培育上:搭建塑料大棚200座,种植露天蔬菜1000亩,种植中药材200亩;新发展规模养殖户268户,完成劳务培训959人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22人次,输转劳务3100人次。在社会事业上:维修改造村级阵地1处、新建1处;新建标准化卫生室2座,新修村级文化广场1处,配套体育用具和健身器材。在金融扶贫上:发放各类贷款6368万元,其中信用贷款3591万元,***专项贷款1243万元,产业贷款1170万元,妇女小额贷款204万,双联贷款160万元。社会帮扶上:争取动员中铁二十一局、会宁县交通行业施工单位负责人和光伏发电等爱心企业和人士帮扶物资336万元,构建了多元化扶贫格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明娟)1月5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甘肃省7年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44.1万户,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22.71亿元。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报数据,2015年,省政府确定实施14...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