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银 今日会宁 今日靖远 今日景泰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今日景泰 > 正文

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兰州新区、景泰)现场推进会召开

来源:甘肃农民报 2020-05-19 00:40   https://www.yybnet.net/

新甘肃客户端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眼下正值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兰州新区、景泰)现场推进会于5月16日至5月17日在兰州新区、景泰两地召开。会议旨在掀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热潮,确保全省今年如期完成2019年度22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同时加快推进2020年度24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来自省内14个市州的农林、水务等涉农单位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先后来到兰州新区和景泰县,现场观摩了兰州新区现代化循环农业模式和“旱砂地变产业基地、农民变产业工人、收入单一变多元增收”的“景泰三变”模式,并就两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点展开讨论。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旺泽在17日经验分享交流会上表示,兰州新区、景泰县等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做得好的最根本原因;二是坚持高起点谋划。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坚持与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相结合,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与旱作农业发展相结合,与撂荒地复耕复垦相结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一体化推进;三是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水资源利用率、出地率两提高和亩均用工量、化肥施用量两减少;四是坚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兰州新区、景泰两地都是在坚持农村土地制度,确保农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出了适合各自实际的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五是坚持赋予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的内涵。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新增耕地确权给村集体,由村集体量化入股到龙头企业,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打造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样板

——兰州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见闻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秦王川,因隋末薛举屯牧在此而得名。名为川,必是水草丰泽之地。然而随着岁月更迭,昔日的“米粮川”渐被风沙荒漠吞噬,只剩下零星耕地散布于小山丘之间。如今,得益于“引大入秦”工程,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昔日的“米粮川”通过推山造地、涵养水土、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等一系列举措,正在恢复往日生机。

以高质量农田建设为契机,兰州新区在秦王川加快土地流转、开展土地整治,以国有企业“三统一”的崭新经营模式为主导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园区初露峥嵘,循环农业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耕地规模化 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为了使大量碎片化耕地、旱砂地和未利用地互联互通,兰州新区通过小并大、短并长、坡变平、弯变直,建设高标准宜农地,积极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机械化发展。据介绍,兰州新区目前已经完成7万亩的高效节水型高标准农田,并计划到2022年,完成15万亩高效节水型高标准农田。兰州新区将在建设大规模高效节水型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规模化饲草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粪肥无害化处理—开展有机肥加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创新模式 多方得实惠

政府高位推动,部门主动作为,企业奋力推进是兰州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旋律。根据全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兰州新区把现有土地按区块分解给新区农投集团、水务集团及三个园区农业公司,以土地银行模式,将土地全部集中,由公司统一流转,统一谋划项目,统一经营。农户在收取土地流转费的同时和企业签订协议,优先在企业打工,从而加快了项目实施,增加了耕地面积,在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的同时,使群众获得了土地流转收益和打工收入。

科技助力 实现全季节有收成

水培绿叶菜从移栽到成熟,只需要25天;原本只适宜在南方生长的鲜花在温室里绚烂绽放……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的智能温室,现已实现了温室内精准环控、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采摘,全过程标准化、智能化、产品可追溯的运营模式,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对农作物种植产生的影响,并且可节约劳动成本50%以上,实现了农作物全季节、全天候生长,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产品产量显著增加。

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的816座各类温室只是兰州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现代农业双创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7800亩集中连片温室区正在慢慢成形,建成后,这里将拥有1300座冬暖式可移动日光温室、350座压模土坯式日光温室和350座土墙式日光温室,成为规模化、设施化、现代化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通过高标准农田,兰州新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下一步,兰州新区将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带动“种养+” 全产业链,走出一条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探索干旱山区农业发展新路径

——景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见闻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景泰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一体推进,着力构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格局,探索出一条“旱砂地变产业基地、农民变产业工人、收入单一变多元增收”的干旱山区农业发展新路径。

景泰县按照“三年三步走、每年10万亩”的目标,计划到2021年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届时全县水浇地将达9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水浇地达5亩。目前,2019年10万亩已建成投用。

“夏季水汪汪、冬天白茫茫。”这是景泰县盐碱区的生动写照。针对全县盐碱化现状,景泰县坚持工程治碱与生态治碱相结合,探索出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标本兼治治理方式。

针对土地“先整理后流转”导致开发者不经营、经营者不开发的“两张皮”现象,景泰转变思路,按照“先流转后整理”的方式,由政府和村集体牵线搭桥,先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提前介入项目的前期设计环节,在建设规划中兼顾企业经营需求,确保土地开发整理一步到位、符合需求。

针对因不同地块的土层厚度、盐碱程度等差异,易引发矛盾纠纷和群众违约再流转的问题,景泰县创新性提出了“只到册不到户”的土地流转模式,避免了因土地分配产生的矛盾纠纷,也稳定了企业与农户的长期流转关系。

针对以往零散种植、路渠林占地较多、出地率偏低、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等问题,景泰县打破原有土地条田化限制,全面推平田埂、田间小路和水渠,统一配套建设灌溉管网、林带、道路等设施,单地块面积达1000亩以上,机械化率达90%以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

针对长期大水漫灌致使土地盐碱化的问题,景泰县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实现了“两提两减”:亩均节水300方,水资源利用率提高95%;出地率提高10%;亩均用工量、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50%、45%。

截至目前,景泰县近27万亩盐碱化耕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同时全县水产养殖企业达到了38家,水产养殖面积达1.5万亩、产值近亿元;实施的灌溉引水工程覆盖近40万亩土地,彻底解决了山区群众“靠天吃饭”难题;在风沙片区开发经济特色林2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6%,实现林业总产值14亿元。

昔日东一块、西一块的分散小田变成了大田,田间地头多了一条条产业路、蓄水池。而这样的高效节水灌溉场景,是经历了大半辈子靠天吃饭的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看着眼前延伸到远方的大片良田,寺滩乡疃庄村村民甘国昌说:“我们这个地方原来都是小沙地、旱砂地、漫水地,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良田,大型农业机械能跑开了,玉米都能长出来了。”

高标准农田建设,正使景泰这片神奇的土地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景泰”一个寄予景象繁荣、国泰民安,美好寓意的名字,正在变为现实,几代干旱山区的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好日子正在成为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以五个结合促高标准农田显效能

记者 杨万明

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举措。长期以来,甘肃农业生产模式相对单一、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加之囿于土地荒漠化、碎片化等,农业生产发展受到很大挑战。我们必须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难得的机遇,实施综合性系统工程,补齐农业发展短板,让农业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发展。

首先,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建设相结合,可顺势改变传统灌溉农业的历史,推动甘肃省农业向现代节水农业转变。景泰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亩均节水300方,水资源利用率提高95%。其次,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大型现代化龙头企业结合,利用“龙头”带动能力,使“小农户”有效融入了“大市场”,使之规避了市场风险,为个体农户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并通过现代企业的介入,使集体经济壮大少走弯路、健康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品牌化的市场效益。再者,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撂荒地复耕复垦相结合,既能修复生态环境、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率,又能增加粮食产量。第四,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可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此举既能提高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又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利,理清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关系,为区域结对帮扶,强村带弱村发展提供了可能和保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还须注意与吸纳农村劳动力相结合,使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在家门口有了工作,成为拿工资的产业工人。这不仅能吸引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就业,有效解决“空心村”问题,同时又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人气。

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多部门统筹协调的系统性工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探索创新,切实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新闻推荐

实干担当 奋楫前行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本报记者 马晓微 李艳

(接上期)目标二: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原文摘要:——建立健全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全员参与的招商引资机制。——围绕十大生态...

景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景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兰州新区、景泰)现场推进会召开)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